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近年来,黎平县强化政治引领、担当作为、示范带动、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规范化运行、常态化建设、特色化发展,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画好一个“同心圆”。黎平县组织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到新的社会组织及联系点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63场次。组织“网红主播”利用“侗语+侗歌”方式向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获《人民政协报》等主流媒体关注。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县社会主义学校整体教育培训规划,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到社会主义学校培训教育1期45人次,并推荐到上级社会主义学院学习5人次。组织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3次150人次。引导协会会员及会员企业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及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活动,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社会公益、文明实践等方面捐资捐物500万余元。同时,引导会员参与美化靓化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翘街”文明实践活动300余人次。
助力两个“新经济”。发挥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黎平县网络人士联谊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网红达人为推手,通过“流量经济”,助推“绿色经济”,助力经济发展。引领县内网红达人聚焦肇兴“村歌”赛、全国四季“村晚”、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中国侗年等,推出1000余个视频作品,向全世界推荐“侗族大歌”,助力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同时,用好黎平生态资源,推动“黔货出山”,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带动特色稻米、蔬菜、中药材、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培育直播带货典型企业16家,主流电商直播平台直播店铺35家,参与直播商品种数50余个,网络直播人士35名。蝉之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直播销售黎平品牌茶叶,助推2024年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带火了黎平茶。同时,打造“互联网+乡村民宿”“互联网+有牛米”等成功案例。2024年,全县网络零售额实现2.8亿元,成为全省第一个入选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
打造三个“新引擎”。用好黎平文化、生态、人才等资源,打造实践创新基地、示范带动企业、兴村惠农模式,通过示范引领,发展一批特色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围绕旅游、农业、木材等重点产业打造黎平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5个。在全州率先创建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构建参观、学习、交流平台,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按照“六有”标准,在贵州省黎平澳尔华绿色食品产业有限公司创建省级实践创新基地示范企业,得到省委统战部主要领导批示肯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探索兴村惠农新路径。县网联会会长张国丹与35个村寨及两家企业签订了5000余亩“农产品代种植”生产销售合作协议,带动1000余户群众增收;新联会副会长陆永江采取“示范基地+农户+订单回收”模式新建艾草种植基地240亩;县新联会副会长田行钊与当地村两委达成利益联结机制,筹措资金5000万余元新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运营中心”,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实现四个“新提升”。坚持党建引领,抓好联谊会自身建设,通过搭建成长助推平台、建言献策平台、建功立业舞台,制定相关制度,实现协会自我管理,不断提高协会凝聚力、战斗力。邀请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参加专题协商会、县情通报会和考察调研等会议活动,座谈协商黎平县“十四五”规划、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等重要事项,2024年征集到意见建议19条。在省州县人大、政协换届中,将政治素质高、作用发挥好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推荐作为各级代表、委员的候选人预备人选。目前,县新联会会员中有省党代表1名,省政协委员1名,州政协委员2名,县人大代表1名,县政协委员10名。
(王瑞志 姚进忠)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