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黎平县双江镇:“四化”模式促农就业增收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3-20 17:48:15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吴吉耸、龙召凤 姚进忠 点击: 评论:0

  近年来,黎平县双江镇通过组织化统筹、精准化对接、区域化挖掘、长效化保障等举措,健全了镇村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供需匹配服务网络,培育本土就业增长点,完善就业服务闭环机制,抓好农村劳动力返岗就业服务保障工作。

  组织化统筹返岗就业。该镇强化党建引领,建立“镇级专班统筹、村级网格落实、干部包联到户”三级联动机制,将返岗就业纳入镇村年度重点任务清单。镇党委牵头成立就业服务专班,整合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力量,实行分片包保责任制,动态摸排劳动力务工动向,形成覆盖全镇的“务工需求台账”。定期召开镇村就业调度会,研判用工趋势,统筹协调交通资源,落实交通补贴政策,确保劳动力“出得去、稳得住”。2024年累计动员返岗务工人员2000余人,发放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54.45万元、东西部劳务协作稳岗就业补贴13.2万元,返岗就业率达95%。

  精准化对接就业岗位。在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就业服务窗口,整合县内外用工信息,通过村级广播、微信群和流动宣传队推送就业岗位,搭建“家门口”就业服务网络。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与重点企业签订定向用工协议,联合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力。举办“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搭建企业与务工人员对接平台,推介本地工业园区岗位,促进劳动力“就近就业”与“外出务工”双轨并行。2024年全年开展技能培训5期,培训劳动力180人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9场,促成27人签约就业。

  区域化挖掘就业岗位。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整合财政衔接资金和村集体资源,扶持就业帮扶车间扩产提效,优先吸纳脱贫户、留守妇女等群体就业。同时,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引导群众参与民宿经营、农产品加工等链条,拓展灵活就业空间,形成“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目前,全镇建成就业帮扶车间3个,提供就业岗位108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09个,乡村旅游项目带动灵活就业245人,户均年增收3000元。

  长效化保障服务就业。创新“全周期”就业服务模式,联合培训机构开设“夜间课堂”“田间课堂”,围绕市场紧缺工种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通过设立镇级劳动维权服务站,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和欠薪追讨服务。同步建立“留守家庭关爱机制”,组织志愿者开展春耕助农、助学帮扶等行动,消除外出务工后顾之忧,逐步构建“技能培训+权益维护+跟踪关怀”保障体系,确保劳动力“转岗不返乡、就业不断档”。2024年开展劳动权益维权服务5次,追回欠薪2.7万元;动态跟踪帮扶失业风险人员11名。

  (吴吉耸、龙召凤  姚进忠)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