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风土人情  
追思母亲(散文)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4-07 15:22:14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昝光云 点击: 评论:0
□昝光云(贵阳

自从18岁的我考到省外求学,再至毕业时国家统一分配到省外工作,几十年来,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想起美丽故乡贵阳的那山、那水、那林、那星光、那热土、那精灵……特别是那学生时代的假期、工作后的探亲假,都成了珍惜珍贵的美好时光……

对母亲所有的情爱,在她永远活在心中时,只能用一个字表达------“痛”。

20世纪时的“99年初”!在异乡,莫名其妙的失眠?短时间睡着后或浅瞌睡后又莫名其妙的突然醒来?这是一种什么征兆?元旦前夕,我在长沙突然接到电话:母亲病重。

回家的路上,心思老是牵挂着母亲……

我知道,在冬季,母亲支气管炎引起的肺气肿、冠心病,稍不注意就会加重,并哮喘得厉害。在外工作的我们,为了找到权衡之计,因此呢,就只有把舅舅家的大女儿晓青请来服侍母亲,大女儿晓青已大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只好依依不舍的让晓青回去……再请二女儿春艳来接着,就这样三女儿玉玉都曾尽心服侍过“姑婆” ……他们服侍我母亲是很周到的,特别是“冬季”根本不会让我母亲沾冰水,以免冬季天冻碰冷水后引发重感冒并加重病情……这样母亲持续享福了很多年……记得小时候起,父亲就在很远的地方建铁路,他一年和家人见一次面【带薪探亲假30天,】,然后,就留下母亲和我们几兄弟守家。在家里,母亲每次咳嗽我都很心疼,看到母亲生病、咳嗽,幼小的我就会很天真地说:“妈妈您不要咳嗽,我帮您咳”。每当这种时候,母亲总会摸着我的小脑袋。后来,我懂事了,只要母亲一咳,我就会急速地从温瓶中倒出开水,并掺入早就事先准备的冷开水,杯中勾兑变成温热开水后,再递给母亲,好让她润嗓子。这时,母亲总是微笑着,依然摸着我的小脑袋。她的笑颜笑意中蕴含着欣慰……30年快过去了,虽然我们早已长大成人成家,母亲已近70高龄,但是只要母亲感冒哮喘、咳嗽,我们依然会象小时候那样,按程序勾兑好温热开水,给她老人家递上润嗓子……

在省医,这次母亲病危,嘴唇青得发黑,脸上没有血色,眼圈也是一圈青黑,手指发青、发乌,输氧没断,输液已持续14天了,让人很是担心。在昏迷昏睡中,几声轻轻呼唤:“妈妈!妈妈!我回来了!妈妈!妈妈!……”母亲!听到儿的呼唤!仿佛在用生命的意志定位强行让自己睁开双眼……并看到母亲的双眼内盛满盈盈的泪花……我知道:母亲的心里在等待……

天冷,给母亲买上热水袋,灌上热水,再用专用毛巾包裹好热水袋,给母亲把脚捂热;又用热毛巾给母亲热敷吊得发肿的手,好让母亲的手臂、脚底血液循环更通畅,好让母亲感到欣慰的热度,让病魔走开,让病愈的奇迹发生?可母亲老是念到她要回铁路医院去,说那里的医生熟悉她的病情病况,用药,也不像省医这么重,“我年龄大了,用药重?我心脏会发慌,我受不了!”就这样依了老母亲,把她从省医转院到她熟悉的铁路医院……刚开始转过去时,母亲仿佛是回光反照,精神也好,心情也很好!我还给母亲买萝卜炖排骨汤;我用心守护着母亲,除主要观察病情外,还给她用酒精炉热菜热粥。她躺着寂寞,我就给母亲读报纸上她最喜欢的体育新闻,那时,谈得最多的是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国医疗的情况,也给她老人家讲开心的事情,好让母亲心情愉快,快快康复。

1999年的春晚,那是咱小家凄凉的痛苦的记忆:别人家都在诗意般过着快乐的年三十!快乐的吃着年夜饭时,母亲病重,处在病情危重抢救时期……病情稳定后,又转到普通病房……

病情又反复了,这几天母亲持续难受------心慌,我把输氧管接好,告诉她吸氧养心!一会就会好的。边安慰边去给医生汇报、描述病况,病房里的几位病友老妈妈直夸这儿子心细,都说母亲好福气,几个儿子媳妇这么孝顺。

从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嫁给铁路建设施工单位的几代女人是伟大的、崇高的,是值得歌颂、同情的。40多年的铁路夫妻,实际把时间累加起来也才十几年时间。我也明白:建设铁路工程单位的女人们、男人们都要经过活得很艰辛很艰苦的阶段;特别是女人,嫁给建设铁路工程单位后,就意味着一生中多半时间是在孤独和等待中度过……这种精神和毅力,正考验着正常人的生理、心理的极限。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记忆中:爸爸远渡大海出国援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一去就是二年整。清楚的记得:我小学时考得语文、数学【算术】试卷还远渡大海到了非洲的土地上------爸爸工作的地方!那也是妈妈出的主意:好让爸爸高兴!

翻开厚重历史的老影集:已泛灰朦蓝红的历史照片中,父亲利用工作休息时间,在非洲天然公园里,父亲的脸已红黑并局部泛着白光,整幅照片浸透在自然日光照着下也泛出淡淡红光……这是一张那时很流行的没有底片的一次立等成像相片!中国援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父亲与战友们工作在异国他乡……随影集,穿越踏进回忆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那时代,出国人员稀有?现在可以随便走!那时代,除技术能力外,关键要政治可靠!父亲出国参与援外建设坦赞铁路,在美丽故乡邻里被传为佳话……父亲参与援建坦赞铁路的历史珍贵影像图片一直告诉我很多很多道理:“忠”“孝”合一!……父亲在我人生中每一个转折点都给予了正确的分析和重要指导,父爱是孩子成长的阳光,父亲给予母亲的关心关爱都是很少说话而都是很具体的实际行动……

深情地看着怀旧的老影集:20世纪70年代中国援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时,父亲昝祥容,中国共产党党员,在1971年至1973年时做为中国铁路专家援建坦赞铁路,时任正连职干部(1971年时,时年41岁),并代表中国铁路专家在援建坦赞铁路大会上表态发言!有图片是他身着国服指导工作后,在非洲天然公园风景区,利用休息时间留下珍贵影像!父亲说过:“中国人民与非洲朋友有着天然的友好感!”[注:天然公园风景区方园200多平方公里]

母亲为拥有父亲这样优秀的男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母亲默默的支持父亲的工作!

父亲昝祥容曾告诉我们:“曾在北京集体开会后,中国铁路专家们乘大船一个多月后踏上非洲的土地!中国大船很大!大到能在船上可以打蓝球!看露天电影!……在公海时,船上挂中国国旗,高度警惕!因有其它外国船只甚至有外国作战飞机从中国大船旁飞过!没发生过摩擦也没有擦枪走火,有援建坦赞铁路的战友们在大船上生病牺牲或在坦赞铁路建设过程中意外事故牺牲在异国他乡----坦桑尼亚、赞比亚。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南24公里处,有‘中国专家公墓’!有69位战友长眠于异国他乡,坦赞铁路的建成将是用珍贵生命构筑中非友谊的历史见证!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总工程师是陆大同,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外语翻译是贺慧,她还参与向中国专家开办斯瓦西里语培训班【斯瓦西里语是坦桑尼亚官方语,也是班图语种之一】中国驻坦桑尼亚临时代办是周伯萍!这些都列入当时的保密档案!”在外交部、铁道部有援建坦赞铁路父辈们的姓名……父亲昝祥容还告诉:他领导的这个连相当于一个加强连!战友们和黑朋友们合计300余人,在极为艰苦困难的作业条件之下,日夜奋战在坦赞铁路建设中……并与一起建设坦赞铁路的黑朋友们结下了深厚友谊……“中国与非洲是患难之交时的兄弟!在毛泽东时代,援外时,周恩来总理提出:对外八项原则!政通人和!政令畅通!并且多次重声援外纪律:不能称对方为‘黑人’,而应亲切地称乎为‘黑朋友’!中国是儒家学说“礼仪之邦”的大国!中国是坦桑尼亚的老朋友 ,两国之间是好兄弟、好伙伴、好朋友!”

全中国人民都明白都知道:是非洲朋友把中国“抬进”联合国的!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没有提出任何附加的政治条件!就是兄弟间的亲密支持!

2014年是纪念中非友谊建交50周年的特殊年,当年,毛泽东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和非洲国家独立初期领导人共同开创的中非友好新纪元,精心培育了极为珍贵的中非友谊!2013年3月24日,习近平主席把坦桑尼亚作为非洲访问的第一站,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会举行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来迎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的到来,其中包括儿童献花、传统舞蹈表演、检阅仪仗队和鸣21响礼炮等隆重仪式。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坦是全天候朋友。建交49年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始终健康顺利发展。习近平主席还指出:中国重视同所有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不管是资源富集国还是资源贫瘠国,中国都平等相待,积极开展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总统基奎特还用中文真诚地祝福:“中国梦,梦想成真!”习近平主席还引用了中国有句古语: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作为民的父亲参与援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时,那时,当时待遇是很高的,国内国外一起是双份工资。

母亲为拥有父亲这样优秀的男人感到幸福和满足!母亲依然还是默默的支持父亲的工作!

虽然那时是双工资制,但是,妈妈在国内实际过得很苦,撑起一个小家,除承担做大大小小的全部家务外,还要到贵州省物资局做临时工。若遇上刚满3岁的弟弟生病,妈妈就得背着弟弟,牵着我的小手,从贵阳南站市郊乘铁路通勤火车到6公里外的市区铁路中心医院就诊。我唯一能帮的就是听话,再没有任何承担负荷的能力。虽然父亲援外后就已调转回到贵阳,母亲的负担已减轻了许多许多,但是后来我回想……我才真正理解了母爱:忘却自己,无怨无悔,哺育后代,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母亲生病多次,我在长沙单位时,更是每天牵挂母亲。我每天会与母亲通一分钟的电话,说话太长时怕影响母亲身体康复?弟弟为让我放心,总是让母亲在病床上用手机与我通话,而我会从母亲说话的语音语气中判断她的恢复情况,去推测她的病情缓解了没有?接着,再与弟弟通至少五分钟的电话,我会问弟弟:母亲的嘴唇还青不青?脸红不红润?手指还乌不乌?遇到母亲个体差异常见的病情反复变化,家里人该怎样做?……

一段时间以来,家里只要有一人生病,就牵动着大家的心。

在长沙,我想得更多的还是在贵阳家乡的母亲。长沙电台的广播里播出音乐曲调:“妈妈托邮差送来包裹,里面包含无限思念,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您怀中?!”边走边听的我,不知不觉想到母亲就自然地泪下。

母亲使我领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一生其实行进在一条很朴素平凡的路上,在顺意或艰难的朴素路上,不正是需要这种边走边听的真情吗?经过岁月的磨砺,才慢慢深情地发现长路上朴素而真实的老百姓故事就象亮丽花儿开放……真情善待生活,在长路上边走边咀嚼生活,边走边回味生活……

孝写欣慰送远去的母亲!

坚信:消失的生命依然神灵留痕-----灵魂永存!母亲已化作满天繁星中的一颗慈爱灵魂星!仰望星空,神奇天路,“母亲!孝的春天没有天黑!” 母亲在那边一定会是温情静静……即使你的双眼再也永远看不到春花锦簇,然而,我们的世界依然也会春色满园溢满花香,这才是用“孝”在你生前身后的具体表达……母亲!知道吗?儿的心已回到故乡!儿没有迷失他乡!

作者简介:昝光云,贵州省网络文学学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有作品多次获奖 在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发表文章40余万字。

统筹:刘禹涵

责编:张珺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风土人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