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综合]穿越历史 寻找诗意 贵州这18个绝美古镇在等你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16-09-02 11:49:58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多彩贵州网讯 (本网综合整理) 和风柳絮,一城烟雨。叶底处处落红,檐边尽是诗意。轻装出行,穿越时间,去贵州这18个绝美的古镇走走吧!那里有青石板路,有烟雨迷蒙。

  1. 镇远古镇

  说到古镇,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镇远首屈一指,不论是文化还是风光,都是许多人所向往的,清澈蜿蜒的舞阳河端午节时百舸争流、场面壮观;鬼斧神工的青龙洞仿佛悬挂于崖壁之上的庙宇,让你不禁肃然起敬。夜晚的镇远灯光璀璨,熠熠夺目,感觉如纷扰尘世,实则是幽幽山谷。

  其实我们早早就知道“镇远”了,武侠片里知道有个名扬四海的“镇远镖局”吗?那“镇远镖局”中的镇远就是指的这里.那时这里是很繁华的商贸码头,所以商品流通很大,就形成了这么一个老字号!还有甲午海战中的“镇远舰”,就是这里的商会捐款修筑的。

  

  特色看点:舞阳河、青龙洞、古城、古民居

  交通: 舞阳镇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湘黔铁路、株六复线穿境而过,全镇12个村有12个村有通村公路,通公路的组达全镇的65%。

  特色美食:酸汤鱼、道菜扣肉、熏猪脚、铁溪鹅肉

  2. 青岩古镇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诗人木心笔下的生活。习惯了城市生活的高速运转,在贵州贵阳的青岩古镇,日子却也可以变得这般精致、美好。

  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是建于600年前的军事重镇,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范围内,祠宇林立,建有9寺、8庙、5阁、2祠、1院、1宫,近30座庙宇祠堂,其中不少至今保存完整。这批古建筑布局合理,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重檐飞角,建筑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已被联合国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青岩镇依山傍岭,城门城墙全用石头建造,古镇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古老的石柜台、木柜台,古镇四周筑有城墙,分内城和外城,均用方块巨石垒砌,城墙上筑有箭楼、垛口、炮台。巨石呈现一派青灰苍黑,古镇盎然之意就来自这苍然青石,青岩故由此得名。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特色美食:卤猪脚、鸡辣角、玫瑰糖、粑糕稀饭、青岩豆腐、豆腐果

  古镇青岩对于吃货来说是一个幸福天堂,“贵州人会吃,贵州小吃好吃。”那是出了名的。在青岩你会深切明白什么叫做大快朵颐。古镇的美食小吃丰富、特色,这也是吸引游人经常来青岩古镇游玩的原因之一。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状元府、石牌坊看一次也就足够了,但是吃不一样,鸡辣角、玫瑰糖、粑糕稀饭和青岩豆腐这些美食小吃总爱挑起你重游青岩的欲望。

  

  卤猪脚

  这里最别有风味的,要数豆腐果了。摊桌上放个炭火盆,盆上的铁折上烤着满满的豆腐果,摊主一手执扇,扇旺炭火,另一只手则用筷子翻动铁折上的豆腐果。你只顾取下烤好的豆腐果,往蘸水中一放,待它浸透,上边沾满葱花辣椒,然后便是尽情的享受了。倘若君好杜康,边烤边吃边喝,这豆腐果下酒真可谓千杯犹嫌少了。

  3.隆里古镇

  隆里,位于贵州省锦屏县西南边沿,距县城64公里。这座瑰丽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隆里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贬谪的地方。王昌龄因一首《梨花赋》而遭人中伤,被朝廷贬谪龙标尉。来到隆里后,王昌龄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为后人所传诵。目前,隆里古城已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12个古城镇之一,又与挪威王国共同作为贵州建立的四个生态博物馆之一。

  

  隆里古城是用卵石框边筑成的土埂,周长1500米,高4米,宽3米。这里街巷纵横交错,建筑整齐和谐。隆里城设置东、南、西、北四方城片。城门设置虚虚实实,让人感到"明通暗塞,暗通明阻"。隆里古城建筑的风格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它超前、合理的规划布局,令现代人望尘莫及。隆里古城有72姓,72口水井。隆里古城建筑是王昌龄边塞诗派、京城建筑及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合体现。隆里古城虽经数百年风霜侵蚀和火灾的劫难,但整座貌仍保持完好,是我国南方高原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后人一直怀念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所以在隆里的龙标书院、王昌龄祠、状元桥、状元墓都是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而建的。张应昭墓、土司墓、龙里花桥、碑刻龙溪,真武山等景点融观赏和考古为一体。国内外文物专家曾多次到这里考察,对这里的每街每巷无不着意观览,惊叹它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无价之宝。

  

  来到隆里,步履会不知然地轻缓放慢起来,心境也会从久居城市浮华躁动中悄然舒缓过来。从古镇东边巍耸的清阳门入城,恍然间就如踏入了一条远古时光隧道。街巷两旁家家户户挂满灯笼,鲜艳的春联装点门脸,覆盖着一层鞭炮纸屑的鹅卵石街道,虽然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其铺就的龙凤图案依然清晰可辨。两旁的建筑,清一色两侧山墙翘角凌空,镶嵌的彩色花纹框边,或花鸟虫鱼精绘其间,或山水人物勾勒惟肖,灵动自若,栩栩如生。在隆里,总能寻得着老人靠依古老门前的身影,从他们眼神里,你会读到一丝祥和一种宁静。

  美食推荐:米花、炒米、隆里腌鱼

  交通公路:约362公里,贵阳—(G60)沪昆高速—(G76)—黎平县—隆里

  4. 丙安古镇

  丙安古镇位于贵州赤水郊外25公里处,这里水陆交通便捷,原始生态完整。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古色古香,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建筑,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丙安历来为川南入黔古道上的重要圩镇,数百年前就是商贾云集的重要场所,镇子上客栈、饭馆、银号、茶馆遍布,商贸繁荣,宛如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

  丙安古镇有种“与世隔绝”的味道,因为它建在赤水河水的一个悬崖山地上,三面临水,一排吊脚楼临江而建,与周围的绿竹和江水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为什么丙安古镇要建在山崖之上呢?因为这里古时是贩盐的周转之地,为了确保商贸军事和水陆运输的需要,先民们在河岩高出20多米的山地上,用木杠架吊脚建造技术巧借山势建起了一幢幢吊脚楼,形成了一个小镇。数百年过去,这些吊脚楼依旧保存完好。

  

  不管是老场市还是古镇,都曾经经历过繁华,今天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似乎距古镇人很远。坐在洗得发白的门槛边看书的老者和在街边戏耍的顽童一样从容,那些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吸引了人们去追寻、体验,感受早已逝去的生活风情。青砖、拱门、石板街,不同朝代在此演绎不同的故事。如今城里人的时装店、家用电器店也在古镇上开着,不多,却也传递着现实社会的气息,古镇少女的高跟鞋也袅袅婷婷地踏过青石台阶。在赤水看过瀑布、丹霞、桫椤、竹海,再走走古镇古街,无论如何你都能读出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和历史的厚重悠远。

  美食推荐:筒筒笋、野生蕨苔粑、石斛

  交通攻略:约341公里,贵阳—遵义县—(G56)—仁怀(S55)—丙安

  5.下司古镇

  下司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它有很多好听的名字,“小上海”、“清水江上的明珠”等等。小桥流水蜿蜒过,青瓦木楼依次排,俨然一座青山秀水的江南小镇。镇中桃园岛、月亮岛、紫薇岛时至今日仍焕发着昔日绝美的荣光,“酸汤鱼、草烧狗”等美味更是声名远扬。漂流戏水、访古探幽之后,面水临窗,点上一两样佳肴,大快朵颐,尽兴享受这忙碌人生难得的清闲。

  

  特色看点:鹅卵石花街、古码头

  特色食品:下司酸汤鱼、草烧狗肉

  自驾路线:贵阳——麻江县——下司古镇(约165公里)

  

  6.大同古镇

  大同古镇亦位于赤水河畔,是一个昔日繁荣后衰败的码头。现存建筑建于明末、清初,由古街、古码头、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庙宇、古会馆、古碑、古牌坊等组成。大同最出名的就是铁匠铺,最繁荣时,不到300户人家的小镇上,就有六七十家打铁铺子。深深的古巷、湿润的大石板,木质的黄色门窗犹存一抹历史的沧桑感。置身巷中,仿佛回到了那个盛世繁华却又清静幽雅的年代。

  

  特色看点:小巷、坎离宫、油纸伞制作

  特色食品:徐猪儿粑,米团子、翻砂鸡蛋糕、蒸笼虾、浑水粑、竹筒饭、蜘蛛粑

  自驾路线:贵阳——赤水市——大同古镇(约510公里)

  

  古镇以青石为路,随势起伏,高低不一,错落有致。民居为木质架构,青瓦盖顶。背山面多为两层,底层内进较深,屋内湿润,上搭阁楼,多开天窗。临河多吊脚楼,或矗立石上,或以木相撑,远望危危乎将倾,然历百年而不倒,足见造屋之精,架构之巧。处吊脚楼多闻潺潺流水声,亦可览白云绿竹,得自然之趣。民居外多种花草盆景,以增绿色。

  7.寨英古镇

  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六子朱桢梵净山区的屯兵之地。是一座苗汉文化交融,具有典型徽派建筑风格的古镇。镇上几条小街弯曲而狭长,镶嵌街面的梵净山青石,光洁锃亮,被誉为“天画”之街。而上千年悠久历史的滚龙民间艺术也使其当之无愧被冠以“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的美誉。

  

  

  

  美食推荐:松桃卤鸭

  交通攻略:约420公里,贵阳(机场高速)—贵新高速—凯麻高速—铜仁—松桃—寨英

  8.黄平旧州古镇

  

  旧州镇座落于贵州省黄平县西北部,地处舞阳河上游,古镇自春秋战国时期始建,城周九里三分十八步,辟东、西、南、北门,作为贵州的一个水陆交会点,是省内外物资流通的重要转运点,自古商贾往来,市井喧闹,是贵州商业重镇,黔东南州的历史名城。古镇街道宽阔平整,房屋多为“印”字砖木结构,明清时代的建筑特色明显,古朴精湛,以姓氏家庭为单元所建造的风火墙、古镇一条街、仁寿宫、文昌宫、天后宫、天主教堂等一大批古式东西方建筑群,依稀透出千百年来的文化风采,古香古色,堪称世界精品,东西文化的佳作。

  

  旧州至黄平快速通道(该通道以及余凯高速重安至凯里段完工后,从旧州到凯里,仅需40分钟)、旧州古镇东城门(耗资2000多万元)、且兰广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闭幕式将在此举行)、舞阳河河滨景观带(双向总长5公里)、旧州古镇游客接待中心以及对广大游客及飞行爱好者极具诱惑力的飞行小镇等等。

  9. 安顺旧州古镇

  

  旧州古镇位于安顺市东南面,距省会贵阳80公里,距安顺市区37公里。盛产优质大米和山药,素有“安顺粮仓”之美称。盛名的旧州菜肴鸡辣子,用优质土鸡砍成碎块配与辣味适中的红辣椒经特殊工艺调制而成,令人赞不绝口。古镇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元朝时设为安顺州,明朝成化年间治所迁往今安顺城。

  

  无论什么季节,走到旧州你的眼睛会被眼前的河流吸引。流淌的邢江河不能说是这里的母亲,她美丽到只能用公主来说。四季的风雨阳光中,她成为很多人梦里看见的天堂,同时是外出找功名的人具体所看见的故乡的一种倚靠。河两岸的翠竹在细细的雨摘中真的如同一位少女,她要如此脆弱着寻找什么》阳光出来,她又笑了。河面上飘然而至的是白鹭。所以,很多人在文字中读到了旧州的风景:

  河畔望苍茫,岸远堤长。疏疏密密尽垂柳。最好韶化三月景。浓绿成行。曲曲路幽芳,百啭莺藏。轻烟细雨翠云乡,少妇依楼窥月光,妒煞春光。

  美食推荐:旧州山药、辣子鸡、八宝饭

  安顺交通攻略:约83公里,贵黄高速—(G60)沪昆高速—贵黄公路—旧州

  10. 安顺云峰屯堡

  

  云峰八寨景区位于安顺市区以南的十八公里处,由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等八个屯堡村寨组成,它是明初征南大军屯驻的核心区。在方圆十一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八个村寨分布有序,疏密得当,既可各自为战又能彼此为援,堪称军事防御体系的杰作。八寨中的云山屯、本寨,较完整地保存了典型的屯堡建筑和民风民俗,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山屯还是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探索神奇多彩贵州,寻觅迷失云峰屯堡追逐六百年前的军屯文化,寻找大汉民族的遗留部落领略美丽山水间蕴藏的大明遗风发现之旅,带你走进历经六百年被遗忘的文明―云峰八寨。

  

  穿行在这“冷兵器时代的最后堡垒”之中,感受着600年穿越而来的大明遗风,这里密布着保存完好的明代屯堡村寨40余个,因构成屯堡文化村落群而被列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统治南方,从中原、湖广和两江地区把一些工匠、平民和犯官等强行迁至今贵州安顺一带屯军屯田,随着历史的变迁,便繁衍形成“屯堡文化”——屯堡人将明朝时期的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等文化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成为明朝历史的活化石。

  踩着已经被磨得光滑无棱的青石板,双手抚过有些粗糙但依旧坚实的石墙,颇有几分穿越之感。因为大山的阻隔,历史似乎将这些屯堡遗忘了,却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回到六百年前历史的好去处。

  

  11. 大明边城

  

  大明边城景区(Ming Paradise),国家4A级景区、贵州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东郊,于水晶阁沿锦江右岸展开,毗邻“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湖南凤凰、 “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及“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整个景区以“明”史为据,以“明”文化为内涵,以“明”军事为主脉,以地方特色为背景,致力于明朝以来贵州600年历史文化的挖掘,集“吃住行游购娱”及“休闲、养生、体育、影视”等为一体,是西南最大的综合历史文化景区。

  

  仰望大明边城城门楼,尽显恢宏气势。清晨,跟随着开城仪式中的“明朝军队”步伐进入城内,浓缩贵州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小广场便呈现在眼前,随后的清浪街、财神庙、水师龙舟营等景点无不再现贵州的浩瀚历史和铜仁的民族特色,对歌表演、小猪跳水、抛绣球招亲、篝火表演等游玩项目让游客乐在其中。

  每当夜幕降临,大明边城水师龙舟营的广场便会燃起熊熊篝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载歌载舞。这不仅是一座历史之城、文化之城,也是一座体验之城、故事之城,游客认识铜仁,从这里开始。

  

  美食推荐:黄豆沙面米丝粑

  交通攻略:约327公里,贵阳—杭瑞高速—(G56)铜仁—大明边城

  12. 肇兴古镇

  肇兴亦名肇洞,为贵州省肇兴乡人民政府驻地,距黎平县城南72公里,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山间坝子之中。

  

  肇兴古镇坐落在喀斯特小山包之间的一个坝子里,一条前身为山涧的肇兴河蜿蜒在镇里淌过。这个情况跟丽江大研镇颇类似。不同之处是,大研镇内部水网纵横交错,而肇兴镇则家门前后只有排水沟。毕竟这里住的是唱大歌的侗族,而不是打跳的纳西和白族。

  

  这是一个号称全国最大的侗族寨,有千余户侗家。传说侗族老人陆老闹,第一个到此地定居,以后人口繁衍到几十户,积蓄了财力,便开始建第一座鼓楼。这里一热闹起来,其他人也就迁过来,但都以陆为姓,以纪念陆氏为此方土地的开基祖。据说,迁来的其他人虽也以陆为姓,依然保留自己原来的姓氏,在家族内秘传“内姓”。寨中一个大的姓聚为一寨,逐渐这里有了5个寨,以“仁”、“义”、“礼”、“智”和“信”命名。这表明了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既然被称为全国最大的侗寨,那就不是光靠大来唬人的。这个镇里有五大鼓楼、五大风雨桥,还有五大戏台,还有各式民居,荟萃了侗族建筑的精华。一镇之内的五个家族,各自都在心里卯足了劲要比别的家族比一比。这样的和平竞争,给古镇民众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他们的镇能够扬名海内外,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老孔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半句用在这里特别妥贴。

  

  听说有两个地方可以拍到肇兴古镇全貌,一处在寨子东门外的梯田上,另一处在西门外的某条乡道上。小桥流水,溪水边有人浣洗衣服,还有人扛着农具走过,颇有诗情画意。

  13. 茅台古镇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中国版图上的一个小镇,这里酿造了与“威士忌”和“白兰地”齐名的“茅台酒”,由此,与英国的苏格兰、法国的科涅克共同成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的原产地。

  在历史上,茅台镇与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湄潭县永兴镇和遵义县鸭溪镇同被誉为黔北四大重镇。“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家惟储酒卖、船只载盐多”便是当时繁华的写照,这里曾是“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出奇兵,在这里三渡赤水河,茅台镇因此成为红色圣地。

  

  历史赋予了茅台镇一张集国酒文化、红色文化、盐运文化以及赤水河生态民俗文化于一体的金灿灿的名片。

  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中国名酒圣地,位于仁怀市赤水河畔,群山环绕,地势险要。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

  

  “未闻酒香人自醉,古镇夜色真迷人”。

  美食推荐:合马羊肉、三把鸡、仁怀血粑

  交通攻略:约221公里,贵阳—(G75)—马家湾立转金遵高速—茅台镇

  14. 洛龙古镇

  

  贵州省道真县地标洛龙古镇,位于遵义市道真县北部边陲的洛龙镇,素有黔蜀门屏、北门要塞之称。洛龙古镇有吴家大楼、古四合院、戏楼、黑房子等古建筑群,还有传承数千年的仡佬族语言和服饰以及仡佬民族文化摊戏和传承百多年的洛龙花灯,山歌,打闹歌,哭嫁歌等,共同构筑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保存完好的吴家大院、戏楼、茶馆、烟馆、木雕精美的龙床、板梯等。

  

  古镇地处川黔两省交界处,现存老街约200米长,宽约4米,全部由青石板铺成。街道两侧是黔北仡佬民族风格的木楼,木结构建筑配有青石料地落檐,门前是一溜风雨廊道,每间隔3-5米有木柱支撑,每根木柱下方有一雕刻精美的石墩基座。古镇后街现存3个四合天井连排院落,院内青石台阶、龙门进院,正房、两侧厢房、下厅,皆一楼一底,雕梁画栋,尤其窗户图案精雕细琢,做工考究,尽显当年豪华气派。古镇内另有戏楼一座(已残缺)、石拱桥一座。整条古街曲径通幽,古朴典雅。

  

  镇内有一条约200米长,4米宽的老街,全由青石板铺成,街道两侧是黔北仡佬民族风格的木楼,整条古街曲径通幽,古朴典雅。来洛龙,看戏楼、戏台、烟馆、茶楼,也看传承百年的仡佬族傩戏、花灯、山歌、打闹歌。

  美食推荐:灰豆腐果、灰粑、蓑衣饭

  交通攻略:约407公里,贵遵高速—遵绥高速—正安—道真—洛龙古镇

  15. 土城古镇

  

  古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的土城古镇,是一个因航运而兴的古镇,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的土城。据土城考古发掘出的石斧、石网坠证实:早在7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土城在历史上曾是赤水河中下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古镇群体建筑有两种布局方式“一种是位于山脊时,总体布局向凸弯曲,具有离心发散的感觉,视野开阔,利于自然通风;另一种是位于山坳时,是呈凹弯曲,具有向心、内聚感和安全感。

  古镇传统建筑依山就势,自然地形成了层楼叠宇的群体风貌,其造型轮廊高低错落,纵向空间丰富,天际轮廊优美,是一幅“高低俯仰皆成画,前后顾盼景自移”的美妙画卷。

  

  走进古镇,街巷多为石板铺砌,依河道蜿蜓曲折,随地形高低起伏。

  古镇当时为“四岸”之首—“仁岸”,系“川盐入黔”的主要码头和集散地。

  

  沿着月亮台码头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曾被船工们那沉重脚步磨穿的台阶,历史在这里沉淀,岁月在这里流淌。

  随着古镇行走,不仅可看到被“川盐”漫漫吞噬的土城盐号,同时也可看到“船帮”老大的豪华住宅,还可目睹船工们住宿的“客栈”,以及被岁月剥蚀、听歌唱戏的古戏台。

  这里曾经喧嚣热闹,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走进它,仿佛又聆听到鼓点阵阵、乐曲声声……

  

  古镇的人们一直追求着一种自然、舒坦、宁静的生活情趣。不管闲暇之时,还是逢场赶集;不管是古镇人,还是乡下人,他们相聚茶馆,三五成群围坐于木桌旁,或品一杯清香的盖碗茶,或天南地北聊天取笑,或打一回川牌,或抽几口旱烟……,水码头茶馆休闲的日子,好不悠哉乐哉。

  古镇的人们一直追求着一种自然、舒坦、宁静的生活情趣。不管闲暇之时,还是逢场赶集;不管是古镇人,还是乡下人,他们相聚茶馆,三五成群围坐于木桌旁,或品一杯清香的盖碗茶,或天南地北聊天取笑,或打一回川牌,或抽几口旱烟……,水码头茶馆休闲的日子,好不悠哉乐哉。

  

  到今天,镇子较好的保存了千百年前的建筑风格,花窗透雕、斜撑圆雕,都独具特色。

  16. 施洞古镇

  

  施洞又名施洞口,位于清水江畔,贵州省台江与施秉两县交界处。施洞古来便是苗家人烟鼎盛的福地,沿江蜿蜒密布着数不清的吊脚楼。当地人称施洞为“展响”,意思是贸易集市,由此不难想象这里商业的发达。旧时清水江航运是湘黔水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施洞则是清水江上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最繁荣的时候这里百舸争流、过尽千帆。镇上至今完好保留着建于清朝初年的大码头。解放前,施洞口是清水江联湘黔航线的重要口岸,日通货、客船500余只。

  

  施洞最有名的是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七的独木龙舟节以及农历三月十五的台江姊妹节。

  施洞苗族姊妹节在当地历史悠久,既是出嫁妇女回娘家团聚的盛会,又是青年男女相亲对歌的良辰吉日,届时苗家女子会穿上最隆重的盛饰银衣,不遗余力地华丽一番。独木龙舟节在清水江畔举行,相邻的几个寨子轮流比赛划舟,热闹非凡。

  

  施洞镇的苗族文化厚重,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苗族刺绣”、“苗族银饰”,以及世人所熟知的“苗族飞歌”、 “苗族古歌”、“舞龙嘘花”“木鼓舞”等。保留有清朝和民国时期所建“八大窨子屋”、“两湖会馆”、“苏元春公馆”和“一品夫人墓”等文化古迹。

  

  旧时清水江航运是湘黔水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施洞则是清水江上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最繁荣的时候这里百舸争流、过尽千帆。当地人特别喜欢热闹,大节月月小节不断,爱聚在一起喝米酒、唱飞歌、跳踩鼓舞。

  美食推荐:施洞鹅肉、炒香虫、冻鱼

  交通攻略:约200公里,贵阳(东出口高速)—沪昆高速—凯里—台江县—施洞

  17. 柳基古城

  贵州省剑河县,南加柳基古城。

  

  这座遗落在云贵高原莽莽大山深处的历史古城,记录着清王朝时期苗疆改土归流的历史,吟唱着曾经的悲歌。

  柳基古城是雍正年间,清政府对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大举用兵之后,为有效实施统治而建设的一座分县城,隶属于镇远府天柱县。雍正十二年建成土城,乾隆二年改 建石城。城墙依山而建,南高北低,用方形的大青石料砌成,城上建有炮台6座,设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城内还建有兵营、县衙、蔚文书院、西江馆、尼姑 庵、关帝庙等建筑。

  

  城内设有县衙、书院、兵营、粮仓、千总府、庙宇等,城墙依山而垒,周长1194米、高5米,呈环形状,分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四座炮台,目前除南、北、西有30米墙体和一座炮台被毁之外,其余部分基本遗存,现有城垣1160米。

  18. 大方慕俄格古城

  慕俄格古城重建于大方县城北两公里处的云龙山脚下。慕俄,是彝语“米卧”即“天脚”之意;格是彝语“勾”即“鹤”之意,代表君长的图腾,也代表君王政权,同时指代君王统治的一片地方,相当于“国”,慕俄格意即天脚下的王城。

  

  古城始建于蜀汉时期,是古罗甸王国首府、明代“贵州宣慰府”驻地、中国彝族历史文化古城、大型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拍摄基地。

  奢香是明代贵州著名的彝族女土司,也是我国历史上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和国家统一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彝族巾帼英雄。她的墓葬位于奢香博物馆旁,墓裙龛有龙虎浮雕石9块,饰以彝族图案花纹。墓地四周以仿古“马头形”墙圈保护,中建水池亭榭、石栏小桥、花圃草坪。

  

  大方县的古彝文化十分厚重,这里曾被土司统治了上千年,大方流传有“百年皇帝,千年土司”的说法。彝族古代有十二个著名的君王政权,慕俄格是其中最出名的君王政权之一。

  美食推荐:大方臭豆腐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