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普定马官镇:强化“六心”建设 开创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1-06 17:30:39 来源:普定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微 点击: 评论:0

  普定县马官镇立足镇情实际,找准文旅与经济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坚持以文化为引领,以马官“西路花灯”“高台地戏”两张品牌为主线,在“吃、住、行、游、购、娱”上狠下功夫,大力营造“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爽心、游之舒心、购之称心、娱之开心”的旅游环境,不断维护好、巩固好马官良好的文旅形象,奋力开创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完善交通网络建设,让游客“行之顺心”。围绕“行之顺心”,锁定地理区位优势,在全镇范围内搭建起由双黄公路、普马公路、金荷公路等组建成的交通运输网络,织密织细马官小城镇主次干支路,让交通更加便捷高效。逐步加强对镇域范围内村寨(社区),尤其以天兴村、马官社区两个省级旅游村寨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线引导标识,串联小城镇外围文化景点,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由镇派出所、安监站、相关村(社区)配合联动,定期不定期开展交通环境整治行动,严查酒驾醉驾、超员超速、疲劳驾驶、非法营运等行为,多管齐下为游客营造通畅、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加大住宿安全监管力度,让游客“住之安心”。围绕“住之安心”,持续加强对马官镇现有三家宾馆的管理和检查,包括经营许可手续、消防安全设施、卫生环境等,全方位、立体化打造“安心”的住宿环境,确保旅客住宿安全。加强对宾馆从业人员的管理,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内容,时刻秉持真诚热情的“五心”服务标准,切实提高宾馆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积极争取谋划项目实施,在文昌阁景区、下坝古村落周边打造特色民宿,不断优化旅游住宿基础设施建设,让游客“住之安心”。

  丰富特色美食供给,让游客“食之爽心”。围绕“食之爽心”,积极整合特色产品,丰富旅游供给,我镇餐饮经营主体31家,三星级农家乐2家,四星级农家乐1家,从家常小炒到特色风味小吃到经典火锅烤串均有供给,餐饮供给能够满足我镇现有游客餐饮需求。当前,马官镇已开通“每户达·放心买”外卖小程序,30余家餐饮商户参与小程序活动,让游客在小镇里也能体验到美食配送服务。此外,镇域内不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确保食材安全卫生,只为让游客食之安心、食之爽心。

  深化“文农旅”融合发展,让游客“娱之开心”。马官镇作为贵州西路花灯发祥地,素有“屯堡文化奇葩”之美誉,600多年屯堡文化催生出“村村有地戏,寨寨有花灯”的文化繁荣景象。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我镇深入挖掘镇域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打造镇域文化品牌,以“我们的节日”为活动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编排影视作品,重点推出民族文化体验、现代农业观光、民俗风情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项目。将牛干坝金刺梨基地的金刺梨、猕猴桃基地的猕猴桃以及堡桥村盛态基地的荸荠培育为我镇特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旅游途中也能体验到采摘农特产品的喜悦,切实让游客娱之开心。

  持续优化完善景区功能,让游客“游之舒心”。马官镇以文昌阁旅游景区为中心,辐射带动玉真山、天龙山、凤霞山、号营山庄、草塘、金荷猕猴桃园的发展。推出以屯堡文化为主题的寻史游,游客可以在历史特征浓郁的古庙宇、古村落、古民居、古街巷等古代建筑中感受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历史积淀。推出“三山一阁一庄一塘”精品游,竭力打造人文风情浓厚与自然风光优美相结合的旅游景点,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能感受到人文马官的文化魅力,不断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同时,精心规划路线,推出余官—屯院—马官田坝蔬果、金荷路玫瑰花康乃馨采摘游,坚持多点开花,深入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让游客“购之称心”。围绕“购之称心”,进一步压实市场主体责任,目前全镇共有商超27家。马官镇积极整合综治、市场监管、文化服务中心、安监等部门的力量,依法打击价格欺诈、缺斤短两、未规范使用物联网电子秤等违法行为,整治市场乱象,为游客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依托天兴食品加工优势,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大力发展面条、米酒、酿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打造下坝米酒面条等特色农产品购物游。同时,结合文化公司的资源优势,带动手艺人制作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民间雕刻、编织、蜡染、刺绣、花灯扇、地戏脸谱、传统手工等,让游客轻松购到称心旅游产品。

  马官镇将积极推进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发展,让游客在马官能够赏田园风光、食农家饭菜、采有机果蔬、住特色民宿、观文化盛宴,真正让四方来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爽心、游之舒心、购之称心、娱之开心。(李微)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