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咱们这样吃上“旅游饭”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12-26 15:32:08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华姝 点击: 评论:0

  来自福建福州的钟妍特别想成为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村民”。今年11月11日,恰逢南猛村13年一次的鼓藏节,钟妍特意驱车1400多公里来到这个村子。“今天一整天都处于陶醉的状态,我们一家都很想在这儿常住。”她表示,少数民族的质朴悠然和现代化在这里实现了最好的融合。

  古村新韵、民族风情,游客给出的“五星好评”背后,是这个少数民族村寨以“治”促“旅”,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南猛村由上、中、下三寨组成,房屋依山而建,传统的吊脚木楼,在丛丛翠竹点缀和高大古枫、香樟的映衬下,环境清幽,古朴典雅。特别是当地的芦笙舞远近闻名,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好资源并不一定意味着能成功。这不,一开始,芦笙广场旁的几座坟茔,差点就让村里的乡村旅游“夭折”。

  2021年,村党支部书记余洪先到任。为了破除村民的心理障碍,余洪先找到杨氏家族中的党员杨炳兴做通思想工作,然后发动杨炳兴与相关各家沟通,自己也和村干部隔三差五往村民家里跑,详细讲述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多几次,村干部、党员、寨老齐上阵。”余洪先说,那段时间,去杨家的次数比回自己家还多。

  “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我们应下了。”多番沟通下来,村民们终于同意迁坟,让出土地为村里修建停车场。

  与此同时,为调动村民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余洪先还在村里推行积分制管理,从顶层设计上探索、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整治优化村容村貌。

  “卫生干净整洁,加分;产业发展好,加分;积极参加村里活动,加分;违法违纪,扣分;制造矛盾,扣分……”掰着手指头,余洪先向记者一一细数加减分事项。

  旅游,首先要从环境上下功夫。

  为了整治村容村貌,村里修建起了“生态小屋”,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所有村民主动配合改厕改圈;为了打造观光路线,村民们自愿让出庭院、田地,还在房前屋后建起了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为了保证游览体验,村民们共同守护传统木房……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村里陆续建起了民宿、农家乐,办起了酿酒、刺绣手工作坊,村里的牛棚改造成了蜡染工坊,传统的苗家刺绣成为游客的首选伴手礼,村民依靠特色资源吃上了“旅游饭”。

  村里把村级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作为唯一的股东和投资人,又注册成立了村集体外贸公司,力争把农产品卖出大山,销到海外,同时又可以吸引海外游客到村里来旅游,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如今,小小的村寨,有景、有业、有文化,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21年的19660元增长到现在的26550元,钱包一天天鼓起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