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族风情  
关于雷山,那些古老神秘又有趣的事儿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3-05 17:42:54 来源:动静资讯 作者: 点击: 评论:0

 细心的粉丝一定已经发现,最近小编一直在向大家推介我们《幺儿向黔冲》的活动主办地——雷山。为什么《幺儿向黔冲》的首站要选在雷山呢?毫不讳言地说,因为雷山有两个"宝贝":民族文化和生态优势。

在《幺儿向黔冲》看来,拥有这两个"宝贝"的雷山,正好可以作为贵州的代表,向外展示家乡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历史。让贵州人发现家乡的美;让外界更多维度地了解贵州。

雷山县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和谐共居的县份,"十里不同系,五里不同俗",300多个独具特色的苗族村寨,构成了雷山多元、古朴浓郁的苗族文化体系,素有"中国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和"苗疆圣地"的美誉。雷山,还是一个非遗文化大县,拥有苗年、鼓藏节、银饰锻造技艺、吊脚楼建造技艺、铜鼓舞、苗族飞歌、苗药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项目可不简单,它们身上都藏着古老神秘又有趣的事儿。今天小编就给你们摆一摆它们的故事。

雷山苗年

雷山苗年,苗语含义为祭始祖姜央的妻子"仰妮"祭"尤"公,故称"讷仰"。"讷"在苗语里是"吃"或"过"之意,所以译为"祭仰节"。

"苗年"是汉语的俗称。苗年分头年、大年和尾年三个节日,分别在农历十月、十一月上中旬卯辰日过。雷山苗族以十月为岁首,过头年。它与巴拉河中下游苗族过节时间相同,都是在秋收结束,红苕收进家室,麦子油菜下种完毕以后,农历十月上中旬"卯辰"日即过节,但卯辰日在上旬初五、初六时,过去须打听凯里九寨是否过,若凯里九寨过了,即在凯里老街或牛场坝一带敲锣通知,巴拉河中游一带的苗族即在第一个卯辰或在第二个卯日过年。因此,雷山苗年也是中国上古时期先民农耕稻作,制定历法的产物。

苗年,类似汉族的春节,是苗家人的大年,为苗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田里捉鱼,林里捕兽,酿制美酒,杀猪杀鸡,蒸煮糯米,山珍海味,焚香化纸,摆上长桌,祷告先祖,今年好年,今天好天,家里安康,家族兴旺,五谷丰登,先祖魂灵,大家过来,过来相聚,酒足饭饱,大家携手,共跳笙舞,同贺丰年。"这是雷山苗家过年每位主人家的祈福词。这段词,诠释了苗年的仪式与意义。

苗年当天,整个雷山鼓声擂动、芦笙响彻天穹,苗家儿女们身着盛装,一个个精心装扮的苗家姑娘,头戴银冠,发插银梳,载歌载舞,隐身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似一朵朵玉兰花璀璨绽放。满街的银饰服装,就像一片银的海洋,身上的银铃铛"叮叮当当"遍地响,犹如银铃大合奏。

巡游当天,万人文化方阵有高排芦笙队、掌坳铜鼓队、百鸟衣服饰队、雷公山苗歌队、公统中裙苗服饰队、南猛芦笙队、长胡子老人队......

巡游的队伍,边歌边舞,你可领会到苗族飞歌的高亢嘹亮,古歌的雄壮苍凉,情歌的声声缠绕。三十几个方阵,三十几种风情,营造出雷山苗年的热闹盛景。

苗年是雷山县苗族同胞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2006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0年以来,雷山县充分利用苗年节庆文化资源,开始在全县举办大型苗年文化展演活动。如今,苗年已成为雷山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世人了解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鼓藏节

在雷山苗族节日中,鼓藏节规模最为隆重,内涵最为丰厚。

鼓藏节起于何时,现各村寨的老人们谁也说不清楚具体的年月,只知道是一代承传一代沿袭下来的。许多寨老、鼓藏头讲,他们听老人传说,苗家的鼓藏节在很古很古的时候,由苗族的祖先姜央公祭祀其母亲"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兴起的。

相传自从姜央公姜央奶成家育子以后,年年风调雨顺,岁岁谷米满仓。但后来有两年连续天下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这可如何是好?在远古年代,姜央只有求助巫师。巫师说,是因为姜央的大儿子没有把水牯牛管好,有几回踩到蝴蝶妈妈的坟上,使老太太生气,要求姜央过年时杀头水牯牛孝敬她。姜央只好遵令行事。第二年,果然风调雨顺,还有了好收成。从那时起,苗族先民们便兴起了年年祭祖。

几年后,姜央和儿孙们从古人用空心木制作棺材安葬死者受到启发,结合经常迁徙和祭祀的要求,根据蝴蝶妈妈是从枫香树心生出来的,便挖空枫木心制成圆柱形木鼓,象征她老人家灵魂的居所,两头或一头蒙上兽皮,绷紧后用竹钉钉牢。人们便称此鼓为祖宗鼓,即为祖灵栖息之地。

祖宗鼓是不能随便敲击的圣器,除非到了祭祖节,要唤醒祖灵来与子孙同乐时,才能敲击,完毕还要将它送回专门珍藏的山洞。由于长期放在野外,极易损坏,所以几乎每过几年都要重新制作。因为鼓藏节有唤鼓、换鼓、祭祀、藏鼓等仪式过程,故称为鼓藏节;由于是以一个鼓社为单位举办的,故又称为鼓社节;因是祭祀列祖列宗、颂扬祖先的业绩又有祭祖节之称。

鼓藏节13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达4年之久,现在改为持续3年。当地学者研究认为,鼓藏节是一本体现苗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天然教科书,主要表现在崇拜祖宗、勤劳俭朴、开拓进取团结互助、酷爱自由、力主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迷恋笙歌鼓舞等。

铜鼓舞

铜鼓舞发源于雷山掌坳村。 十年前,"雷山苗族铜鼓舞"就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掌坳铜鼓舞源远流长。传说在千百年以前,先民们从遥远的地方迁徙到此以后,他们就有喜欢鼓和踩跳鼓舞的习俗了。据传当时寨上的先祖们用七七四十九天的工夫,从大山中扛回一截有九尺长、七抱粗的枫木,将其抠通,制成一个长圆柱形的大木鼓,用木槌敲击,能发出各种清脆悦耳的声音,节奏奇妙。消息传出后,招来了附近各寨的男女老少,围着大木鼓欢跳狂舞。于是,掌坳的鼓舞名声便传遍了雷公山周围的苗族村寨。

清朝雍正时,派贵州巡抚张广泗拓建苗疆六厅。清兵来到掌坳,看到木鼓一敲就有人群聚集,非常害怕木鼓的声音,于是便把木鼓毁坏烧掉了。清兵撤离后,为了让鼓能久敲不破和便于保管,掌坳苗寨的先民们挨家挨户凑钱购置黄铜,冶铸了独具特色的铜鼓。

掌坳寨的铜鼓重29斤,其鼓身长36厘米,鼓面直径为46.5厘米,鼓面正中所铸的是一轮凸起的太阳,围着太阳的是12道凸现的光芒。连接太阳光芒的是一圈一圈的光晕,共为9圈,圈与圈中间还有一些图案相连。这12道太阳光芒,代表的是太阳普照大地哺育生命的光辉,它表示《苗族古歌》传唱中的苗族的祖奶孕育的十二种生命,都能在阳光下生存成长,生生不息;它还表示每年有12个月都在阳光的普照之下。

掌坳苗寨每年过苗年和吃新节时,都要跳铜鼓舞。村里专开辟两个鼓场,每个场地可容观众二千余人观赏铜鼓舞。掌坳铜鼓舞在雷公山区所有的铜鼓舞中,可谓独树一帜。它的鼓点复杂多变,声音粗犷激越,舞步奔放雄浑而热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沉而稳健。动作随着鼓点,多方向跳跃旋转交错组合,其幅度之大,难度之高,实为民间舞蹈中少见。

原来的铜鼓舞步有12种,现在传下来的有9种,每种都是由50多个动作组成。铜鼓舞舞步有的如蜻蜓点水,有的如猛虎下山;有时飞步横跨,有时腾跃转身。全身足蹈手拍口中还发出阵阵"嗨嘁嘁,嗨嘁嘁!"的声音。

这些古朴粗犷的舞步,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如"鸡打架舞",它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雄鸡格斗的姿态,反映苗族人民的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的精神。像"捉螃蟹舞"则是反映劳动之后,为消暑而下河捉螃蟹的愉悦之情;而"送鼓舞"是反映节日即将过去,将铜鼓送回藏洞中存放,待来年过节再敲的依依之情。总之,掌坳铜鼓舞舞姿变化较大,时而娇柔优美,时而刚健雄劲、舞步舒缓自如,神情豁达展畅,给人以力的欣赏和美的享受。由于鼓点复杂,舞步难度特大,如今在众多的苗寨中,唯有掌坳苗寨民众,才会跳这种别具一格的"铜鼓舞"。

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民日报》载文将掌坳村誉为"铜鼓舞之发源地",处在雷公山皱褶里的雷山县大塘乡掌坳村因此而闻名全国。在2007年"多彩贵州"原生态舞蹈大赛中,掌坳铜鼓舞夺得了全省第三名。2008年4月,文化部把"雷山苗族铜鼓舞"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飞歌

苗族在古代是一个没有系统文字的民族,但却自有让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下来的办法,那就是歌,世世代代传唱的歌。苗族要记住自己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于是就有了自己的史诗古歌;苗族民众要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往往要以歌声抒情达意,于是就有了酒歌;苗族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互相爱恋,向往幸福,于是便产生了浩如烟海的游方歌。歌成了雷山苗族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雷山苗族飞歌苗语叫Hxak yat,在苗族歌海中,苗族飞歌被专家学者称之为苗歌中瑰丽的钻石,歌曲艺术的精品。它以音调明快、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悠扬婉转的曲调和动听旋律著称,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唱起来声振山谷,山唱谷应,翻山越岭,几里外都能听到,其名由此而得。

常唱飞歌的场合是:迎宾送客的时候;劝客人喝酒的时候;互能通婚的青年男女在山坡上见面的时候,以及春暖花开踏青游坡的时候。

立新房,喝婚酒,庆孩子诞生等喜事,亲朋好友要来祝贺,于是主人家要摆上许多道拦门酒迎接客人,在递酒给客人们喝时,端拦门酒的妇女要唱飞歌:"放排浪水涌,见客心激动,端杯酒敬客,情在酒杯中!"客人住一两晚上后,要返家了,主人要摆上几桌送客酒,仍然要妇女们端酒唱飞歌送客:"客人要返家,请喝酒一杯,主客情意长,情深不忘怀!"

在酒席上,主人家的妻子媳妇要劝客人喝酒,也常以飞歌相劝:"莫嫌我酒淡,莫嫌我菜差,请客干几杯,不枉到我家。"有时客人也回敬飞歌:"主人酒真好,主人鱼肉香,吃饱喝足了,我拿去传扬!"

在山坡上,有时邻寨的男女相见,男人们也常以飞歌传情:"你在那匹坡,我在这匹坡,你们有意不,隔山唱支歌?"女的则唱着回应:"今天运气好,上坡遇见哥,妹愿不干活,也要唱飞歌。"农历三月,春光明媚,男女青年游山玩坡,也三五成群,喜唱飞歌:"春光多明媚,青山惹人醉,大家来唱歌,让情随风飞"!"趁着年纪轻,大家来玩坡;哥妹在一起,放声来唱歌。"

歌可独唱、对唱、合唱和多声部合唱等,依对象依场景而异。当演唱多声部时,多用高音演唱或男女混合唱;有时也可你唱你的,我唱我的,混而同乐,杂而有序。男声浑宏悦耳,女声优雅甜美,抒发激情,张扬个性,相互配搭,彼此烘托,相得益彰,令人心醉。

就这几样,全是雷山非遗的"宝贝",以往旅游走马观花的你们,也就看个热闹吧,现在听小编这么一介绍,您是否意犹未尽,还想再去雷山转一转呢?欲知雷山之美蕴含的故事,请听下回分解哦。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族风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