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族风情  
触摸苗族葬礼的文明基因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2-09 23:11:11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罗国锦 点击: 评论:0

春节初五,是举行老岳父葬礼的特殊日子,报丧的亲戚早在除夕给我打通了电话。如在以前,岳父家会安排人亲自上门,进门前先告知是报丧,由主人家夹起燃烧的火炭放在门槛外侧浇上水后,再进家说清楚死者的死因及葬礼日期。现在完全不同,有了通讯工具后,打个电话就免去了跋山涉水的辛苦。尽管如此,但传统规矩是要严格遵守的,这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得知老岳父的葬礼要吹笙打鼓,还请了100多家亲戚参加,这可是苗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葬礼。我这个当姑爷的,必须依规依据,按照传统习俗前往参加,否则就会闹出天大的笑话。我自然不愿留下任何笑柄,遂郑重其事的找二伯、堂哥等人请教对策,怎样做才符合苗族的传统习俗。经过一番折腾,我终于搞清楚自己该如何准备,开始提前行动起来。

6.png

初五这天早上,我带上葬礼中必须使用的鸡蛋、鞭炮和酒瓶,与堂哥堂嫂、二哥二嫂、堂弟等一共八人,从老家匆匆出发,计划在老岳母家门前的公路边与预约好的芦笙手、打鼓手等人马汇合,再以姑爷家的身份按照规矩一起去参加葬礼。从老家赶往老岳父家,是跨县域的出行,以前老人徒步,没有一天一夜的跋涉不能到达。现在的乡村公路连通千家万户,真的十分便利,我们开着车一路飞驰,只花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到达老岳母家门前的公路边,看见不远处停着一辆面包车,我估摸是前来汇合的芦笙手等人,引了堂哥前去与大家熟识。靠近前,果然不出所料,大家随即亲热地相互介绍,然后商议参加活动的具体事宜。我的爱人去街上买花圈和纸马未归,商议完毕,大家只好耐着性子等待。约半个小时的样子,我的爱人回来了,我们再次作了详细的分工。由前来汇合的家门当交接人、两个中年人当报信人,我和堂弟当孝子,我的爱人和堂嫂当孝女,芦笙手、鼓手跟着队伍出发,其他人员负责扛纸马、放鞭炮等任务。

7.png

大家井然有序的徒步前进,距老岳父家两百米的地方,交接人喊大家停下等候,安排报信人前去告知主人家,说是九黎山的姑爷家到了,让接待人做好接待的准备。报信人回来后,交接人喊了一声“放鞭炮”,二哥慌忙将带去的鞭炮引燃,顿时噼噼啪啪作响。与此同时,孝女、孝子、交接人、芦笙手等人依次前进,一起前往主人家里。刚走出不远,路边早就站着十余位年轻的接待人员,他们手拿竹竿制作的拄棍,带着悲痛的神色,把客人分别带到相应的位置。

孝女孝子直奔灵堂前痛哭一场,表达对死者的怀念之情。主人家早已安排陪哭的孝子孝女在屋里屋外等候,等哭得差不多时,大家相互安慰一番,然后止住哭泣。芦笙手、鼓手来到大鼓前,正在吹笙打鼓的立即退走一边,他们接着跳起了步子沉重、旋律哀婉的祭祀芦笙舞曲。交接人则带着其他人,到管事处说些客套话,报上来者姓氏和礼金礼品,然后被引到主人家安排的休憩房间。

2.png

我作为姑爷和孝子,哭丧完毕,立即用双手将用于祭祀的鸡蛋递给灵堂前的指路师。指路师抬头问:“这是哪家的鸡蛋?”我赶紧回答说:“是九黎山的姑爷家。”指路师听罢,双手接过鸡蛋,把它放到供桌之上,向死者做了交代。我见交代完毕,赶紧倒了一杯酒,轻轻弯着腰杆,双手递给他。指路师见了,也是轻轻弯着腰,双手接过酒杯,说了一些自责的话,大意是说自己办丧事,害得亲戚受连累。我也照葫芦画瓢,根据提前学习的内容,回答说没有连累亲戚,倒是让主人家受苦了。对话完,指路师并不喝酒,而是将酒洒在地上,让亡者先享受。我又递上一杯,指路师说了感激的话,轻轻喝了一口,这才把酒杯退回给我。

在灵堂旁边,端坐着七八个孝子。向指路师敬酒完了,我回过身来,弯着腰,双手端着酒杯,从大到小依次向孝子敬酒。他们同样先把酒倾洒一点儿在地上献给亡者,然后喝了一小口,说了一些感激或抱歉的话,这才把酒杯递回来。走了一圈,我以为完事了,顿时松了一口气,随后走到灵堂门前。一个孝子突然追上我,有点责怪的语气说道:“姑爷,门里门外全是孝子孝女,你应该统统敬酒才对!”我吃了一惊,赶紧赔小心:“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懂!”我从里到外,又一个挨一个的敬酒,直到把所有的孝子孝女招呼完毕。

当夜,在老岳父家门前的空地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我赶过去一看,只见场地中央摆放了一张方桌,桌上是充饥解渴的饭盆和水酒。十余人团团围坐,你一首来我一首的轮流传唱丧事词。周围,上百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围观。我听了半天,要么唱词高深难懂,要么声音过于嘈杂,始终搞不懂唱了什么内容,但感觉十分精彩。我旁听了几个小时,拉锯战还在进行中,于是借机请教懂行的朋友。朋友说围坐的共有四拨人,分别是管事、本家分支代表、大姑妈家和大娘舅家。凡是出场的,都是丧事唱词的高手,在对唱中要把人的生老病死和人间疾苦等讲得透透彻彻,让主人家获得安慰,让世人明白事理。

9.png

自幼身在学堂,长大后又走上工作岗位,一直没有机会体验苗族传统葬礼的历史厚重感,这是我所遭遇的现实境况。实际上,对苗族古老文明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不单是我个人经历的困惑,也许还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面临的时代尴尬。这一次,以姑爷的身份参加了老岳父的葬礼,让我从中学到了沿袭千年的文明礼貌,真真切切触摸到苗族古老的文明基因。(图文/罗国锦)

责任编辑:刘涵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族风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