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族风情  
真假“苗王坟” :贵州省纳雍县董地乡有没有苗王墓?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2-28 04:15:56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三峡大学民族学院 点击: 评论:0

 2017年清明时节,黔西北苗族群众以自发的形式,集资为纳雍县董地乡苗王坟立碑,当地群众为之叫好。时隔三年,有人没有经过实地调查研究,缺乏基本的新闻从业素养,擅自对苗王坟碑记断章取义、捕风捉影、夸大其词、凭空扣帽、混淆是非。为此,笔者从相关史料、传说和实物三个维度进行客观的分析,进一步揭示苗王坟及其碑记的真伪。

07.png

纳雍县董地乡苗王坟

一、历史资料

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载:“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毕节市苗学会秘书长李文汉主编的《杨汉先文集》在《苗族述略》中称:“从历史来看,战国之际,楚威王遣庄蹻带兵入巴蜀,一路平定蛮族,则苗族入黔,当在战国以前了。”

李文汉主编的《西部苗族研究》收录了李文渊的文章《也谈赫章威宁汉墓出土文物族属》,其在文中指出:“今赫章、威宁苗族先民随庄蹻征战,留夜郎国,为滇王控驭夜郎国民族。汉武帝征滇,‘击灭’苗族先民。”

08.png

神秘的苗王坟双洞

纳雍县政协主编的《纳雍苗族》收录了原纳雍县苗族县长李顺臣的文章《回忆我在五、六十年代所调处的几起民族矛盾》,其在文中记述:

1961年11月,当时的维新区董地乡龙姓群众响应上级开荒的号召,开荒时挖了龙场区化作乡苗族祖坟(即苗王坟),为制止破坏苗族祖坟的不良行为,毕节、大方、赫章、水城等县及本县姑开、维新、奶扒等地苗族3000多人前来讨要说法。

李文汉主编的《西部苗族研究》收录了康丹瀛的文章《纳雍县苗族彝族乡的苗族祖坟实物及其价值》,其在文中称:织金,毕节、大方、纳雍、赫章、水城等地区大部分苗族逢年过节时接送祖先,都要从“补干乍都”(有的称布甘扎都,即泛指苗王坟一带的苗语地名)接回家分享美味佳肴,过完节再送回这个地方。

09.png

黔西北苗族群众为苗王坟立碑

二、精彩传说

黔西北苗族历史传说很多,大多横跨千年,具有重要的挖掘利用价值,是深入了解黔西北苗族历史脉络的活化石。由于历史的局限等原因,汉文史料对这些历史人物语焉不详,故外界知之不多。

加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融合进程加快,苗族新一代逐渐疏远苗族历史文化,尚能追述苗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老人所剩无几。关于著名的黔西北苗族历史人物,包括佑总、刘联、豪佳尔、多品饶等都是公认的代表。

010.jpg

纳雍县董地乡苗王坟祭祖活动

佑总是古代著名的首领兼打虎英雄,但其精彩的传奇故事尚未收集刊登,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佑总杀死一百只老虎的事件,老一代依然口耳相传。

毕节地区民委主任祝朝珍在《从射虎的传说看苗族的迁徙》一文中明确指出:《华阳国志》记载的打虎英雄廖仲,其实就是黔西北苗族传说的打虎英雄佑总。成书于清朝的《大定府志》在孝女传篇目,介绍了毕节境内的女打虎英雄袍素从虎口救回父亲佑总(原文为尤仲)的惊险故事。由此可知,佑总当属毕节苗族真实的重要历史人物。

刘联是古代的著名苗族首领,其历史故事一直流传在民间,是苗族历史的一面镜子。汪龙舞在六盘水文化局工作期间,其精心收集了大量的苗族民间传说,整理汇编成《撵虎夺亲》一书公开发行。该书就收集了一篇故事《苗王刘联(原文是留连)的传说》详细介绍了当时苗族先民到黔西北,是在两个将军的带领下进行的迁徙,并在其身上发生了“招主上粮”的惨痛历史教训。

011.png
纳雍县董地乡苗王坟祭祖活动

豪佳尔是古代苗族著名英雄,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尚无明确的记载。但没有记载的人物,不等于不存在。尤其是史书的编写掌握在部分人的手里,其褒贬去留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我们不能苛求史料给予后人满意的答案,田野调查是弥补这一不足的重要手段。

据民间世代传说,豪佳尔是苗族最早进入黔西北的重要人物之一。其留给后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作战时可以同时使用七把大刀:口叼三把大刀、两只手紧握两把大刀、两只脚趾紧扣两把大刀。这样的历史人物,对于今天开发旅游资源,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人物品牌。

多品饶的名气很大,其故事妇孺皆知,影响极为深远,在整个西部苗族里都在口耳相传。吴耿介先生在纳雍县工作时,就精心收集了流传在苗族民间的关于多品饶的叙事长诗。为便于翻译推介,标题取名为《盖绕和玛柔》。

盖绕,就是多品饶。该长诗,开篇介绍苗族先民进入黔西北的历史,苗族面临险恶的自然环境,杀掉虎群后才立足下来。同时,该长诗讲述了多品饶与神虎作英勇斗争的无畏精神,以及当地苗族举办跳花节的盛况。

012.png

黔西北苗族姑娘

三、历史遗址

贵州省纳雍县董地乡苗王坟,位于纳雍县苗族彝族乡境内,在乡政府以西4公里左右的地方。交通便利,环境秀丽。苗王坟共有两座,呈东西分布,相距百米以上,皆靠北山山麓,规模十分巨大,在全国尚属罕见。

据当地苗族群众介绍,西面的一座古墓,埋葬的是女性;东面的一座古墓,埋葬的是男性。由于历史十分久远,加上缺少史料记载,当地群众对其年代及传说有多种版本。总体上,都认同其为苗族远古的祖坟,并在此开展祭祖活动,其祭祖习俗已经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13.jpg

黔西北苗族民居

这两座古墓,有三个特点值得专家学者关注。

第一,古墓的规模在数百平方米,放眼全国都是不多见的苗族历史遗迹,且与散乱埋葬的古墓不同,具有集中埋葬的个性特点;

第二,纳雍、水城、赫章、七星关、大方、织金等各地苗族,不少人逢年过节,请祖先回家分享祭品,都是从这个地方接去;

 

第三,纳雍、水城、赫章、七星关、大方、织金等各地苗族,大多数不但从董地苗王坟请祖先回家过节,而且老人病故后,灵魂就被巫师指回这个地方,使之与祖先团圆。苗族形成了从董地乡苗王坟请祖先回家分享祭品,又把亡灵指回该地与祖先团圆的传统习俗,在全国来看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

015.png

四、综合分析

从史料、传说、遗址、习俗等方面来看,我们不难看出苗王坟的存在是客观的,不是凭空捏造的,是苗族古代墓葬遗址。

鉴于黔西北苗族与整个西部苗族的密切关系和相同传说,纳雍县董地乡苗王坟埋葬的先民当与庄蹻将军的远征有关,初步可以判断是以军人的身份迁入当地,历史跨度上千年。

从苗族到苗王坟所在地请祖先回家过节以及把亡灵指回这个地方的传统习俗来看,布甘扎都当属苗族先民最早迁入黔西北的一个重要聚居点,苗族世代传说的著名首领应该埋葬于此,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

016.png

黔西北苗族

综上所述,贵州省纳雍县董地乡苗族祖坟,在定位时称为苗王坟,这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并非凭空想象的。

由于历史久远,加上史料缺乏记载,后人无法精准的把握其历史脉络,所以碑记对苗王坟命名的理由比较灵活,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兼顾了发展的需要。

值得高兴的是,2016年8月31日至9月1日,中共毕节第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讨论通过了《中共毕节市委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跨越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毕节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跨越的发展目标,奋力打造国际知名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培育富民强市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繁荣文化旅游经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纳雍县董地乡苗王坟的推介,无疑将成为毕节全域旅游的一张名片,并在毕节旅游大市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三峡大学民族学院  

(编审:刘涵)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族风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