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族风情  
侗族服饰:每一种颜色都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4-16 13:32:02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 吴蔚 点击: 评论:0

  在黔东南州榕江县栽麻镇丰登村,一个四面环山的传统侗族村寨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服饰制作技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织染,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如今被赋予了现代意义。与村寨相望,非遗体验空间“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沿山而建。

  “希望靠山而居的人们能靠山吃山,过上好日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服饰制作技艺黔东南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成兰是工作室的主理人,她这样解释“倚山人”的命名。作为丰登村土生土长的侗家女儿,也是村里第一位大学生和第一个返乡创业者,1986年出生的杨成兰将祖辈的织染技艺重新拾起,并赋予其时代价值。

  侗族服饰制作技艺从种植棉花到纺纱、织布、靛染、刺绣、裁缝,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当地人的智慧与审美特征。其中,染色技艺尤为独特,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提取天然染料,为布料赋予持久且富有诗意的颜色。

  板蓝根染出靛蓝,薯莨染出赭红,花生衣染出浅棕,枇杷叶染出粉色,石榴皮染出绿色……有些染色结果跟想象中大致相同,有些却大相径庭。大山里的植物香气已成为侗家人温馨的记忆,凝聚着世代传承的情感。目前,杨成兰已收集了包括荷叶、槐花、核桃壳等在内的100多种植物染料。“每一种颜色都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杨成兰说,“这是属于大山的馈赠。”

  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杨成兰不仅学习了市场营销知识,还拓展了五湖四海的渠道商。2022年5月31日,她的侗布首次销往美国。此后,杨成兰的侗布陆续出口至日本、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每米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也向杨成兰伸出了橄榄枝。品牌定制化产品,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纯粹,又满足了现代市场的需求,为村里的手工艺人带来了较为稳定的收入。

  杨成兰邀请村里的妇女加入工作坊,丰登侗寨重现了织布、染布、晒布的传统生产场景。在保存传统生活方式和浓郁侗族文化气息的同时,侗族妇女通过世代相传的手艺获得更多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村民们重新找回了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尊重。

  此外,不少外地研学团队慕名前来参观交流。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侗族传统手工艺,杨成兰创建了草木染体验工坊,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她认为,传统工艺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为此,杨成兰引入现代设计理念,与设计师合作开发了一系列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如手袋、围巾、家居用品等。这些产品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对于杨成兰而言,这份根植于传统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她和乡亲们的梦想。通过努力,他们将这份古老的手艺转化为五彩斑斓的生活图景。如今,杨成兰大部分时间都留在村子里,与村里的妇女们一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倚山人”。(记者 吴蔚)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族风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