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杨武乡,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成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映入眼帘,村民们穿梭在田间忙于管护。
屯寨村太子参种植基地
4月30日,走进西秀区杨武乡屯寨村的太子参种植基地,只见村民们身背喷雾器,均匀地喷洒着营养液,以确保每一株药材都能茁壮成长,基地负责人谢松正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着太子参的生长情况。
“太子参对土壤、气候、水分等条件要求较高,我们正在开展定期管护,除草、施肥、浇水等管理工作。还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适时调整管护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谢松说,太子参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播种、管护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管护期间每天都有七八个工人务工,一年要发10多万元的务工工资,除去成本也要赚10多万元。
村民正在喷洒营养液
今年50岁的韦志惠是周边村寨的村民,自从屯寨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后,她就来到基地务工。“在基地干活,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韦志惠笑盈盈地说,她在基地务工一天120元,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收入相当可观。
在屯寨村另一头,家合村种植的太子参长势喜人,绿意盎然,该基地技术人员简科龙正忙着给太子参锄草。“太子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它的生长需要精心的照料和管理。通过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精心的管护,可以有效提高太子参的产量,这不仅保证了品质,也使得我们的收入越来越好。”简科龙笑着说,去年,他们种植了50多亩太子参,亩产达到了1600多斤,烘干后的太子参是40块钱1公斤,最终收入达到了50多万元,经济价值相当可观。
据了解,杨武乡坡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以红壤、黄壤为主,土层深厚、酸碱度适宜。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充足光照与降水,年平均气温、无霜期等条件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近年来,该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精心的规划和开发,在屯寨、家合等村发展起了太子参种植,该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规模化产业,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还有效地促进了村民们的收入增加。
太子参的种植有效地利用了斜坡土地,激活了土地潜能。
“太子参主要是种植在坡地上,杨武的坡地资源相当丰富,加上坡地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十分契合太子参喜温和湿润、忌水涝的生长特性,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能满足其养分需求。”杨武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娄启超介绍,太子参的种植有效地利用了斜坡土地,激活了土地潜能,使得闲置的斜坡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更构建起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产业模式。
药香飘万里,致富路更宽。如今杨武乡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余亩,形成了以太子参、茯苓、何首乌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杨武乡正凭借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科学的种植管护技术,让中药材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拓宽了群众的致富之路,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杨武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肖甜甜信心满满地说。(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詹艳)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