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纪实文学  
孙召港:父亲心中的党徽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1-08-08 20:36:55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孙召港 点击: 评论:0

江苏/孙召港

前不久,我回家和父亲团聚吃饭时,父亲说:“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部发的公示名单上有我,今年党龄满50周年的老党员要发纪念章,我以53年党龄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得高兴!心血没有白花,这一辈子没白干!”我听后也很欣喜,表示祝贺!他慨叹的“没白干”,既有自豪也有艰辛和酸楚。

父亲年轻时,因家境贫困失学,初中肄业后去农村大集体养猪场放猪,后来做乡村青年团书记兼通讯员。1965年,他想去当兵锻炼,验兵指标各项都合格等通知时,才知道名额被人顶替了,他很气恼:“可惜坦克兵没当成!”当时家乡的公社领导找他做思想工作,“外出当兵是干革命,留在家乡照样干革命!去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吧!”我的父亲不甘心,说有机会还是出去闯一闯,见见世面。

此事一直拖到1967年,当时的现实环境干扰了家庭生活,我的爷爷也很揪心现状,他是1946年就跟着共产党在地方打游击的“跑流亡”的民兵队长,解放后做了乡村干部,他没办法顾全家里,就动员我的父亲自己找出路。

我父亲有军人情结,就单独到县武装部再三恳请去当兵,最后县武装部长答应让我父亲参军。那年是去河北唐山的兵,由于我的父亲参军前是预备党员,到部队新兵连军训后就被派往地方搞军民联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他被提升为班副、班长,因任务需要带人下过矿井,被安排到地方带过兵、搞过军训,受到嘉奖,1969年被抽调到北京天安门参加新中国建国二十年大庆执勤。

就在他被确定为副排长的培养对象时,在青岛海军当团长的表大爷跟他联系,要他想办法退伍回家乡谋职,我的爷爷也是一个月三封电报催他退伍,最后我的父亲拿着电报去找他的连长、指导员商量这个事,首长动员他暂时不要急着退伍回去,说部队要抽人到七机部,先到新疆核基地待命,这是难得的好机会,但是我的父亲权衡再三,说还是服从家庭的需要决定退伍,动情处双方都流泪了。

1971年,父亲顺利退伍回原籍待命期间,当地公社党委领导要他去公社服务,父亲到县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询问情况得知,他的档案已经被连云港市军人安置办抽走了。我的父亲决定服从分配,在连云港市从事经济工作一直忙到退休。

他刚参加工作时,政治形势还不明朗,父亲作为三结合代表,被抽调到军管会派驻单位参与改组,在经历新浦南广场批判大会事件后,领导批评他斗争性不强,后来就从市区被下派到云台盐区板桥工作,一呆就是八年。在政治思想上,他紧跟组织;在业务学习上,他刻苦钻研,向先进老师学习,拜师求艺还学会了打算盘、点钞、做会计账务等。

由于家庭两地分居,他时常回老家看望家人,在整党整风时被刘姓同事提了意见,斥责为家庭观念太重没有大局观等,总共提了七十一条意见,就连去镇上食品站买二两猪肉,熟悉的工作人员多给一小块脆骨都被说成侵占公家便宜。

在会上,我的父亲忍不住腾地站起来准备反驳,当时的板桥镇党委书记制止他要忍耐,要他“坐得住,站得稳,行得正,听得进,改得好!”我父亲说,这几句话他后来牢记几十年,调整了他的心态。那些所谓意见大多数子虚乌有,最后总结评价个人各方面表现良好,有党性原则。

后来,我父亲还做了提他意见的刘姓同事的入党介绍人,并结对子一起去基层单位做帮扶工作。我父亲说,在板桥工作时经常和受冲击下放的邻居叶志俊一起晨跑,叶老对他启发帮助很大,受益匪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平反落实政策,叶志俊做了连云港市市委书记,在黄海影剧院召开全市党员代表大会上,叶书记在前几排看到我父亲,很亲切地握手勉励他好好干工作,争取更大成绩。此后,我父亲工作之余努力补习文化知识,拿到相当于中专文化的合格证书,最终以同等学历身份被单位评聘为经济师。

在多年的辛勤劳动中,他始终牢记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谨记箴言,埋头苦干,他连续多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退休前他整理资料,面对二十几张(本)获奖证书、奖章等,我父亲曾说他苦干一辈子就留下这点财富,没有别的心思,一辈子平安就好,档案没有污点就是对党负责、对自己负责!

和他一起奋斗的人,有的人没资格和党旗党徽相伴了,父亲感觉很惋惜,也很自重自珍。当他佩戴党徽参加党员活动时显得兴奋荣耀,珍惜地说党徽比奖章有光彩、有价值。他也常常用手摸着街道发的“光荣之家”的牌子,甜蜜地回忆过去,要求我们后辈走正道。

我有时候也会翻看父亲保管的《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丛书,六本书的眉页上都有他不太工整的笔迹心得,我觉得他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做的,也做到了。

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父亲自觉接受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坚守他的党性原则,他得到了党的信赖,党徽闪闪照亮他的人生历程,一心向党红,党的教导牢记心中。

孙召港,70后,民建会员,银行工作者,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散文学会秘书长。著有散文集《雨花飘落散成雾》。

编审:刘禹涵

责编:杨婷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纪实文学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