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铜仁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铜仁频道  
思南:把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写进群众心坎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1-23 15:27:01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陈敏 孙磊 点击: 评论:0

       多彩贵州网讯(陈敏 孙磊)搬出世居的大山,作别眷恋的土地。一栋栋排列整齐的楼房,一个个热闹忙碌的就业车间,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令人目不暇接,给位于乌江河畔的思南大地抹上了现代和幸福的色彩。

  近年来,铜仁市思南县围绕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着眼于就业增收、医疗教育、社会融入和全面发展,不断加大后续扶持力度,有效防止易地搬迁“后遗症”,让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全县8715户39431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咚咚咚,你今天一个人在家啊,现在化疗改时间了吗?”

  “他们都回老家了。”

  ……

  一大早,在思南县双塘街道丽景社区,就看到身穿白大褂,手拿医疗箱的医生们穿梭在小区里,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群众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开展健康宣教。同时,结合他们的身体状况给予科学的饮食、用药建议。

  家住丽景社区的赵正寿,今年75岁,他的爱人患有高血压、脑梗、糖尿病等疾病。过去他们一家居住在鹦鹉溪镇踏溪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看病难始终困扰着一家人。自从搬进县城后,小区里设有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定期上门服务、指导用药等,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现在是真的好啊,看病方便多了,家门口就有卫生站,走几分钟就到了,而且像我们这种家里有重病号的,医生都是来家里检查,了解情况,非常有耐心。”对于看病就医情况的改善,赵正寿很是欣慰。

  丽景社区作为思南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目前共有居民2016户8539人,其中60至90岁1214人,90岁以上9人。为保障搬迁群众医疗就医服务,思南县在丽景社区建立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共配备医务人员8人。通过规范化、系统化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配齐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安置点”的目标。

  截至目前,思南县合理配置安置点医疗卫生机构及合格卫生技术人员260人,开展安置点大病患者救治及随访服务51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7159人,其中四类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规范管理1441人,开展巡诊、义诊44次。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在落实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服务上强化基础保障,做好搬迁群众看病就医服务工作,积极为老百姓创造更加良好的就医条件。

  厂房“搬”进安置点,产业“安”在家门口。“嗒嗒……”走进思南县塘头镇旗山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禾天服饰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厂房内,缝纫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正各自的岗位上熟练地进行裁剪、缝制、熨烫,加紧赶制销往海外的服装订单。

  在车间流水线上,温玉兰正忙碌着。她们一家是从塘头镇太平村搬到旗山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一家人搬进环境优美的小区房,学校、就业车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条龙”服务。

  “小区环境很好,上班也很近,一个月工资也有三四千块钱,每天还能接送孩子上下学,挣钱顾家‘两不误’。”温玉兰满意地说,家门口的就业车间为大家解决了出去打工顾不上家,在家照看老幼挣不到钱的问题。

  温玉兰就近就业是思南县39431名搬迁群众幸福生活的缩影。以塘头镇旗山社区为例,为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增收,旗山社区坚持“输血”“造血”并重,持续抓好就业车间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大力实施就业创业服务行动,不断拓宽搬迁群众就业途径。

  “我们通过前期宣传和就业需求登记等,结合搬迁劳动力实际情况,主要通过省外劳务输出,社区就业车间、鲈鱼基地、公益性岗位、坝区季节性务工等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塘头镇旗山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周易说。

  稳就业,就是稳人心。目前,思南县1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周边共有就业车间或基地22个,为后续扶持奠定了根基,也增强了搬迁群众对新生活新事业的信心。接下来,该县将积极谋划合朋溪、胡家湾黄龙泉、兴隆乡、大坝场和丽景社区等安置点就业车间厂房的基础配套设施提质改造项目。在丽景社区、张家寨等两个安置点新建易地搬迁就业厂房并引进优质企业入驻,真正为搬迁群众营造出一片能生根、能致富的肥沃“土壤”。

  把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写进群众心坎里。思南县从配套设施建设到综合服务,事无巨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帮助搬迁群众卸下“包袱”,融入新环境、奋斗新生活,阔步奔向安居乐业的幸福新生活。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贵州文化网-铜仁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