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铜仁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铜仁频道 |
近年来,铜仁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全省仅2个,而铜仁便是其中之一,聚焦六大生态产业,以培育地理标志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为着力点,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推动铜仁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品牌和市场竞争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厚植地标优势,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深挖生态资源。重点围绕我市茶叶、康养水、中药材、生态畜牧业、果蔬、油茶等特色产业,开展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工作。通过查县志、找典籍、访民俗,挖掘“历史有渊源、现代有传承、产品有特色、品牌有影响、市场有前景”的潜在地理标志资源,分类建立《铜仁市拟重点推荐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清单》56个,将铜仁锅巴粉、石阡黄水粑、江口米豆腐等纳入重点培育,迅速把生态产品优势变为区域品牌优势。强化政策支撑。推动出台《铜仁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铜仁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6年)》,优化跨部门合作会商机制,整合农业农村等19个部门20项政策,形成一揽子政策清单,加强对地理标志发展政策扶持。积极帮助“石阡苔茶”“玉屏茶油”“印江苕粉”等累计争取省级地理标志产业化项目扶持资金370万元,“梵净山生态农业”“贵福菌业”“贵州同德药业”等27家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企业获得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项目扶持资金540万元。精准跟踪指导。建立“逐个培育、梯次申报”的动态管理模式,在“印江苕粉”“石阡苔茶”“万山朱砂”“德江天麻”等地标产品申报中,组织专业人员下沉指导,在摸清特色生态产品的独特属性、历史渊源等资源情况的基础上,创新建立“地理标志精准培育名录”,帮助申报主体准确提炼质量特色,分析论证地理特征,修改完善申报材料,使地理标志商标和产品的申请获批率大为提升。目前,全市已获地理标志38件,其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件(全省第2,2024年新增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居全省首位)。
锻造地标品牌,激活生态产品内生发展动力
坚持标准引领。围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培育、申报、推广,深入实施“标准化+”提升战略行动,将标准化作为提升特色生态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开关。在全省率先成立油茶、茶叶、卫生健康、锰资源利用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市级地方标准176项,编制“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区域公用品牌系列团体标准3项,累计发布团体标准47项涵盖特色食品、康养水、黄桃等产品,搭建油茶、梵净山茶、石阡苔茶、林下种养殖、红薯等产业标准体系,将标准贯穿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确保特色产品质量“不走样”。严格质量管控。深入实施“质量强链”提升行动,延伸地理标志产业链,指导65家企业在食用菌、茶叶、大米等16个领域获得104张有机认证证书,有效提升铜仁地理标志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国家级技术机构与贵茶集团、佳里佳等企业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走访地标企业600余次,减免检测费用750万元。进一步完善惠企工具箱,集成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政策资源帮扶企业补齐质量基础设施等短板,构建以地理标志产品为主线,立足在一产、延伸至二产、融合于三产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强化品牌打造。在全市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14个,实现区县知识产权指导站全覆盖,为企业、行业协会等提供“手把手”注册地理标志服务。深入指导“松桃卤鸭”“石阡绿豆粉”“石阡皮蛋”等特色产品申报地理标志,2024年新增“思南黄牛”“茶寨贡米”地理标志商标证书2张,新增数全省第1。依托铜仁市品牌促进会运营“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地理标志用标企业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展销会、推介会,推动国际地理标志研讨会在我市举办,讲好铜仁地理标志产品故事,千方百计打响区域品牌知名度。
贯通地标产业,释放生态产品增值乘数辐射
加大生态产品工业转化。组建生产许可专家库,为地标产品企业提供“证前专业指导+证后跟踪帮扶”,帮助企业快速拿证投产扩产。目前全市已建成食品生产企业588家,生态饮品生产企业325家,白酒生产企业12家,药品生产企业8家。2024年帮助天维健康生物科技获批全省首张高纯度维生素D2和D3原料产品食品生产许可,指导德江孔小菌天麻积极申报全省第一张天麻酵素饮料生产许可。推动9家企业开发天麻酒、石斛面条等1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天麻、铁皮石斛等地理标志产品延链至深加工环节。加强用标企业产业化运作。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建立用标审核体系,规范经营主体用标行为。如印江依仁食品公司2024年使用“印江苕粉”地理标志商标25万余枚,释放地理标志品牌价值。通过构建“政府引导、行业协会自律、地标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抱团”的产业发展模式,指导“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茶”“石阡苔茶”三大地理标志授权200余家企业使用,通过统一贴标,规范用标,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打造一个地理标志,撬动一个生态产业发展”。加快地理标志质押融资。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建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清单,依企业需求搭建“银企”交流平台,组织召开质押融资对接交流会,有效解决企业产业化资金需求。目前全市累计质押融资超5.5亿元,帮助企业利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与专利权混合质押融资1.8亿元,其中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公司单笔融资金额达1.08亿元,助推企业实现“知产”变“资产”,由铜仁市场监管局申报的《“加减乘除”四法协同,助企高效办成一件事》获国家局典型案例,实现全省零的突破。
筑牢地标保护,守护生态产品永续发展根基
强化协同保护。与黔东南、安顺、遵义等地签订《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保护,联合市公安局等4部门印发《铜仁市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犯罪案件衔接工作制度的通知》,加强知识产权跨部门联动,在江口县成立全国首个“抹茶资源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不断推进知识产权公正权威的司法保护和严格高效的行政保护。突出严格保护。以“铁拳”“云端”“昆仑”等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地理标志保护、驰名商标执法保护等专项执法,严厉打击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等侵权假冒行为,维护铜仁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玉屏茶油等地理标志产品及“梵净山”系列商标声誉。专项行动以来累计立案查处 403起,罚没款 241.89万元,清理非正常专利申请1522件,撤回1386件,清理率达91.1%,有效净化生态产业发展环境。实现快速保护。全面落实知识产权纠纷优先调解机制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机制,通过入驻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协调5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进行自愿调解,努力把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在案前。建立铜仁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口头审理庭,便捷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积极响应专利权人投诉举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率。(作者:铜仁市市场监管局)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