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茶业新闻  
贵州平塘:满山春茶香万里 18.88万亩新茶开采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3-11 14:27:42 来源:央广网 作者:何明珠 李孙艳 点击: 评论:0

连日来,随着气温的回升,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18.88万亩茶园吐露新芽,茶农们正抢抓时机,采摘今年春天的第一抹新绿。

采茶现场(平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平塘县大塘镇万亩茶山上,茶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茶芽尖翠绿娇嫩,散发阵阵清香。茶农腰挎竹篓,三三两两在茶垄间穿梭,按照毛尖茶的标准,双手在茶树间飞舞,正在采摘今年的首批春茶。

茶场技术指导代红亮介绍:“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提采法,提采法可以避免茶叶出现红梗,滋味才鲜,叶底才好看,都匀毛尖我们采的是单芽和一芽一叶,才能保证都匀毛尖的高端品质。”

平塘作为都匀毛尖茶的核心产区,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18.3℃,年降水量约1100毫米,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合茶叶生长。

“我们平塘县海拔都在800到1200米这个范围内,我们生产的都匀毛尖高端绿茶素有“贵州春茶第一壶”的美誉,同级别的茶我们要早10到25天左右,我们三月初就陆续进入开采期,预计三月中旬就大面积的开采,因为早上市、品质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平塘县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陈安明表示。

家住大塘镇新营村的王燕不仅是一名采茶工,还是一名茶农。家里承包种植了十余亩茶叶,闲时还到茶场务工。对于她来说,春茶采摘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王燕表示:“现在到了采春茶的时节,我们就来茶场务工,动作快的话一天可以采两三斤,有两三百块钱左右的收入。我们也可以把自家种的茶叶采来卖给老板,这样就有双份收入。”

茶叶(平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土地整理、日常管护、再到春茶采摘,都需要大量人工,春茶的采摘为村民们带来了收益,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发展茶叶产业,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8.8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8.6万亩。每年我们这个在茶园这个开采以后,采茶用工,包括我们平时的管理,这个每年的这个务工量大约在50万余人次,这样的每年的采茶收入、务工收入大概在6000万以上。”陈安明说道。

茶园一角(平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平塘县依托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利用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加工与销售为一体化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水青山”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丰收”。

陈安明说:“我们计划今年进行茶园提质增效5万亩,引进精深加工的企业,综合利用全县茶产业的夏秋茶,增加茶园附加值,并且组织我们的企业加强宣传力度,把我们的优质的茶叶推向全国各地。”(何明珠 李孙艳)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茶业新闻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