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茶业新闻  
奔赴一场茶香四溢的绿野之旅“梵净抹茶·香溢天下”媒体达人采风团走进铜仁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09 20:35:08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田艳琴 冉文锋 点击: 评论:0

5月5日至7日,以“梵净抹茶·香溢天下”为主题的媒体采风活动走进铜仁,来自中央驻黔媒体、省级驻铜新闻单位、市级融媒体中心等10余名媒体记者及网络达人,奔赴铜仁市碧江区、石阡县、江口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聚焦铜仁良好生态、优秀茶叶品质等开展采风活动。

1

采风团首站探访了碧江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以镜头和笔触记录茶旅融合的生动实践。随后探访石阡苔茶产业发展情况,拍摄指尖翻飞的采茶技艺,记录制茶工艺的传承细节,体验石阡苔茶的独特魅力;在江口县,采风团深入了解贵茶集团抹茶产业的发展情况,探访了解寨沙侗寨、云舍村抹茶体验店,品尝梵净抹茶的独特韵味。最后,采风团一行登高梵净山,从梵净山西线前往印江自治县团龙村,参观考察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2

“我是徒步爱好者,梵净山西线很棒,它的高低落差不是很大,所以心跳可以维持得很平稳,是一条很舒服的徒步路线。之前一直从网络上看到梵净山的各种美图,自己来亲身体验后,感觉很梦幻也很中国,这是我们平时很难看到的自然景观。”在梵净山西线,采风团偶遇了来自我国台湾省新北市的谢章南先生,他大赞梵净山的好生态好风光。

3

“我第一次来到秘境石阡,看到了铜仁非常传统的制茶工艺,这正是贵州苔茶品质的保证,也是一个富民产业。希望更多的人走进来,把这里的好经验好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铜仁好山好水出好茶。”在贵州良友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地了解石阡苔茶的采茶、制茶、品茶的过程后,人民网张鑫宇对铜仁生态茶产业发展感触颇深。

4

“这次参加媒体达人采访采风活动,我们以茶文化为索引,调研了铜仁多处大美山川,感触很深,正是梵净山下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我们远销海外的优质名茶,而侗族,苗族,土家族等多元且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又为我们拓展了茶文化发展延伸的土壤。”作为土生土长的印江人和一名网络达人,抖音“神号到处逛”博主任神号一直致力于讲好家乡故事,把家乡的好风景,好产品、好文化分享给更多人。

5

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是地球同纬度上原始植被保存最完好的一颗“绿色明珠”,山高雾浓、雨量充沛、空气清新,赋予了铜仁发展抹茶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近年来,铜仁不断发展壮大以抹茶为重点的生态茶产业,全市建成茶园面积153万亩、居全省第二,综合产值130亿元以上,带动近50万茶农增收,“梵净抹茶”公用品牌被列入2024年中国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梵净山茶”品牌价值达45.54亿元。

6

7

绿色是铜仁最亮丽的底色,良好的生态是铜仁最大的优势。铜仁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秉持生态茶、干净茶、健康茶的制茶理念,通过科技赋能创新、消费场景创新、跨界融合创新,推进茶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今天的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生态茶园与自然遗产交相辉映,正徐徐铺展出一幅“茶园碧浪连天涌,金山银山入画来”的壮美长卷。(记者:田艳琴 冉文锋)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茶业新闻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