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行业观察  
探索路衍新机:安顺乡村公路路衍经济发展调研再启航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2-08 15:37:11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2025年1月2日至4日,安顺学院大学生调研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再次前往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围绕S210省道沿线村庄展开实地调研。他们深入白水镇、戈尧村及戈尧果园等地,全面探讨乡村公路路衍经济的发展潜力。此次调研旨在寻找如何利用乡村公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思路与实践参考。

深入一线,洞察经营百态

调研团队抵达实地后,迅速开展工作。在白水镇国道旁,调研团队与一位水果摊主展开深入交流,了解桔子的种植来源、成熟时间及销售周期等信息。团队发现,当地水果产业存在显著的季节性特点,许多农户依靠自主种植和管理经营水果摊。随着公路条件的改善,旺季期间顾客和物流频繁往来,生意十分红火;然而,淡季时销售则较为冷清。

调研过程中,团队注意到一些示范点经营者正尝试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尽管由于资金和技术受限,规模仍然较小。而一些散户则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产量灵活选择销售地点。通过与各类经营主体的访谈,调研团队发现,当地水果销售模式丰富多样,但普遍面临经营规模小、市场价格受季节与供需波动影响较大的问题。尽管政府已经提供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例如种苗支持等,但在肥料补贴、技术指导及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次调研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团队将进一步深入分析,以探索推动当地路衍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为乡村振兴贡献新的思路。

从路到富,安顺乡村公路路衍经济全面开花

安顺的乡村道路建设正以每一条公路的延伸为基础,逐步形成涵盖经济发展、产业拓展和文化振兴的多维网络。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安顺的乡村公路路衍经济正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力量。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及与农民和企业主的对话,调研团队深入展示了乡村公路路衍经济对地方发展的深远影响。

近年来,断桥镇通过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策略,大力推动乡村经济繁荣。镇政府着力扶持特色农业,特别是精品水果种植,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据当地驻村干部介绍,断桥镇近年来以枇杷、脐橙和红心柚等水果为主导产业,成功打造了地方特色品牌。自2019年起,镇政府积极推广果树种植,动员农户大规模参与,成效显著。果树的产值远超传统农作物,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镇政府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引导农户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例如无人机施肥和喷药,提升生产效率并兼顾环保。农户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水果销往全国市场,特别是在抖音等平台的推广下,产品广受认可。

随着水果产业的发展,村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幸福感和凝聚力也随之增强。据驻村干部介绍,随着产业的扩展,村内外出务工的人口逐渐减少,许多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通过果树种植和加入合作社实现致富,这一趋势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驶向未来,安顺乡村公路路衍经济展现潜力

随着安顺乡村道路网络的日益完善,乡村公路路衍经济展现出巨大潜力。尽管公路为农产品流通和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当前,乡村公路沿线经济的产业链条尚不完善。例如,断桥镇的水果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本地,外部市场拓展不足,制约了特色产品的市场延伸和产业深度融合。同时,沿线许多村庄仍处于农产品初级销售阶段,缺乏深加工环节,限制了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尽管如此,调研结果显示,通过加大政策支持、优化道路规划和提升公共服务,安顺乡村公路路衍经济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未来,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需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与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

安顺的乡村公路路衍经济已初见成效。公路不再仅仅是连接村庄的通道,更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黄金线”。在政策资金的支持、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策略的深入实施,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安顺市许多村庄通过公路沿线特色农产品售卖点拓宽了销售渠道,促进了经济发展。

未来,安顺乡村公路路衍经济将朝着多元化和复合型的方向发展,结合各村落的特色文化和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带。相信在科学规划和持续努力下,安顺乡村公路路衍经济必将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驱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强大动力。(作者:渠路遥 曾旭江 陈青青)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行业观察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