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城关镇平宁社区种植户冯昌学家的果蔬大棚里,成熟待摘的草莓静静地“躺”在地上沐浴阳光,种植户穿梭在大棚里忙着采摘,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群众正在采摘草莓(央广网发 杨旭 摄)
“我家种植大棚果蔬有好几年了,有30个大棚,总面积有200来亩,主要种植草莓、火龙果、羊肚菌、番茄、豌豆等,今年的收成还不错,目前,已经创收20来万元。等这茬卖完,我种上黄瓜、姜豆,这样既给大棚倒了茬,又能让这茬蔬菜提前上市卖上好价钱。你看,这个大棚,我还育了200来亩的烤烟苗,这几天也要马上运走移栽……收成好的话,今年搞个100来万收入没问题!”冯昌学满脸喜悦地介绍起了他的致富路子。
近年来,施秉县城关镇镇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把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致力于蔬菜大棚产业的发展,围绕市场需求,通过城乡配送、订单农业,不断拓宽大棚的蔬菜销售渠道,精心打造城东社区、平宁社区两个500亩“菜篮子”基地,通过吸纳务工、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全镇种植蔬菜1.2万余亩,形成政府引导,大户带动、农户参与、群众致富的生动局面。
群众将蔬菜盖上薄膜(央广网发 杨旭 摄)
“我这个棚是1亩2分地,葱苗每平米是40元,仅葱苗这一项就能出2万来块钱。卖完过后,我再种一茬香菜、一茬柿子,这个棚一年纯收入就有5万多块钱。”说起大棚的经济效益,农户杨昌文难掩喜悦之情。
下一步,城关镇将以“党建引领+联村共富”为方向,聚合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引导农户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着力解决抱团合作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资源融合能力不强等问题,既丰富群众“菜篮子”,又鼓足菜农“钱袋子”,推动强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杨旭 刘子意)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