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讯 走进协和镇杨柳社区的高粱种植基地,沉甸甸的穗子压弯了秸秆,成片的高粱层层叠叠地铺开,粒小皮厚的穗子已慢慢褪去绿色,若有若无地显现出丰收在望的红,坚实、饱满、均匀的颗粒,苗壮叶展的高粱,都是农户们对红火日子的盼头,也是对绿色共富路径的希望。
“今年的高粱长势非常不错,病虫害的发现也很少,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年头,现在高粱进入采收季节,因为高粱的成熟度不一,所以采收的时候大概三到四次才能采收得完,由于八月份就是梅雨季节,不及时采收,那么高粱就会发霉,影响高粱的品质。”协和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彭亮一边检查高粱情况,一边对村民说。
连日来,协和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顶着烈日往返于各个高粱种植地块,围绕高粱科学病虫害防治、抢收、仓储等关键环节为村民面对面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提高群众管护能力,提升单产水平。“今年我家栽了10亩高粱,栽得比较早,目前已经进入成熟期了,稳产六百斤应该是没问题。”协和镇杨柳社区村民王加祥告诉,今年他家又迎来一个高粱丰收年,预计可采收六七千斤高粱。协和镇杨柳社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业产业革命,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种植、合同收购、规范管理”模式,带领群众致富,引领产业振兴。
据协和镇杨柳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丽平介绍,杨柳社区种植高粱1200亩,实现了机播、机种。目前,高粱已经进入田间管理期除草、病虫害防治的最后时期,村民们将为高粱收购做好准备、清理好仓储设备,确保高粱收获后及时颗粒归仓,确保将高标准高质量的高粱收储后进行交售。”
同样如火如荼的工作场景还出现在绿化乡,种植户林翠连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高粱的最后管护工作。看着穗粒饱满的高粱由青变黄,再慢慢变红,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今年种了15亩的高粱,都是农业技术人员教我们栽的高粱,他教我们怎样施肥,怎样管理,今年的高粱还是安逸的,一株可能有半斤籽。”绿化乡马坎村村民林翠连高兴地说道。
绿化乡是黔西高粱标准化示范基地之一,早年土地石漠化严重,通过治理后,昔日的“石旮旯”成了高粱种植的“金窝窝”,今年全镇种植高粱6000亩。基地做好相应管理工作,配备生产管理等工作人员,做到有问题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处理,助力全市高粱高质量发展。
“我们种了5年,经过我们的长期总结,这个高粱种植第一就是宣传发动老百姓,让老百姓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第二个就是给他们备种,备种以后再把握下种季节,因为我们五年以来,历年都要补种很多次,今年我们到清明以后,平均地温提高到12℃以上时才下种,基本没遭补种,出芽率比较高,长势很好,每亩地应该是在600斤以上,每公斤是7元的保底价,亩产值大概在2100元以上。”绿化乡农业服务中心站长彭鹏介绍道。同样种植了6000亩酒用高粱的锦星镇,因为气候原因,高粱种植时间和采收时间不统一,但长势同样喜人,一串串高粱颗粒饱满、均匀,在微风中弯腰点头。
近年来,黔西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色高质高效为引领,稳步提升高效益白酒产业“第一车间”优质原料供给能力,对高粱种植基地建设、选种、育苗移栽、管护、高粱收储进行全产业链打造,确保了高粱品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打下夯实基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酿酒高粱产业作为黔西市“一主两辅”产业之一,今年全市种植高粱11万亩,涉及29个乡镇(街道)。今年的气候适宜,田间管理到位,丰收在望,已于8月中旬陆续采收,预计总产量2.75万吨。(孟毅)
统筹:刘禹涵
责编:刘岩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