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春三月,在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岔河镇大寨社区的500亩花卉基地里,一簇簇杜鹃花在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里迎春绽放,各种颜色的花朵交织成一片缤纷的花海。村民们穿梭花间,除草、修剪、浇水等,确保每一盆花都能以最佳状态亮相市场。

作为当地乡村振兴重点企业,花卉基地依托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自2024年11月起正式启动高山杜鹃花培育计划,通过“科技+产业”模式,建成水肥一体化的智能玻璃温室3万平方米,实现精准供能,智能温控,加上光照调控技术,让高山杜鹃的花季可控。

目前,除大寨社区外,还在双华、木来等邻村建成基地,通过选派村民赴云南花卉培训,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农人”转型。

基地实现常年稳定就业120余人,高峰期用工超200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随着各色杜鹃花陆续发往全国市场,这一盆盆绚烂的杜鹃花,让小山村的泥土里,“长”出不一样的“美丽经济”。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