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三农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智慧三农  
小鹅出壳 农货出山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4-02 16:22:42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王瑞燕 刘光英 点击: 评论:0

  “这批鹅苗马上就要出壳啦,大家赶紧做好‘接生’准备。”春日暖阳洒在黔东南州锦屏县新化乡野猫冲种鹅基地,工作人员脚步匆忙,脸上洋溢着期待。

  出壳车间里,恒温设备嗡嗡作响,为小生命的诞生营造着温暖的环境。工作人员杨满菊双手轻颤,小心翼翼地打开出壳机,刹那间,此起彼伏的“叽叽”声打破了车间的宁静。几只湿漉漉的小鹅从蛋壳中探出脑袋,嫩黄的绒毛如春日新芽般柔软蓬松,黑豆般的眼睛滴溜溜地转,萌态十足。

  “这些小家伙可都是宝贝,是按订单精心培育的优质鹅苗。完成脱温后,就会发放到农户手中。”贵州锦屏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如勇满脸笑意,话语中满是自豪。在锦屏县鹅产业的蓬勃发展中,该公司肩负着鹅苗孵化的重任,从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到鹅产品销售的市场开拓,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锦屏县将鹅产业列为“一县一业”的重点产业,逐步构建起一条集鹅孵化、育雏、养殖、屠宰、加工、冷链仓储、销售以及羽毛球系列产品加工于一体的鹅全产业链。这宛如一条强劲的引擎,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锦屏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同时,锦屏县创新性地构建“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龙头企业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影响力,承担起鹅苗供应、饲料配送、疫病防控、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为养殖户筑牢了坚实的后盾,让他们吃下“定心丸”,安心投入养殖。

  养殖大户吴述鹏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这位曾经的“沪漂”企业家,2019年返乡创业。他敏锐地抓住当地重点发展鹅产业的机遇,从家庭试养起步,逐步在敦寨镇山洞鹅养殖基地开启规模化养殖之路。第一年,他就凭借勤劳与智慧,斩获纯利润20余万元。

  “从去年8月开始,我代养了25000只鹅,效益十分可观,销售收入突破百万元。”吴述鹏一边熟练地清理着棚舍,一边畅想着未来。“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养殖成本低、风险小,我们养殖户只需专心把鹅养大养好。”他透露,自己的新目标是分三批养殖5万羽以上,同时带动周边农户一同投身鹅养殖,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吴述鹏的创业历程,正是锦屏县推动鹅产业全链条发展的生动写照。

  有了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锦屏鹅产业如同离弦之箭,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24年,全县种鹅养殖量达4.6万羽,产出种蛋160余万枚,销售鹅苗35.3万羽,商品肉鹅养殖量7.4万羽,销售金额共计1937万元。通过联农带农机制,锦屏县向各乡镇发放鹅苗16.48万羽,为农户铺就了一条实实在在的增收致富路。

  2025年,计划养殖种鹅8万羽,商品肉鹅150万羽,全力冲刺3000万元产值目标。

  春风轻拂清水江畔,锦屏县的鹅产业承载着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梦想,在乡村振兴的大道稳步前行,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的壮美画卷。(王瑞燕 刘光英)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智慧三农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