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法治频道  
惠水县公安局: 以三个“新”着力构建新时代“书香警营”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3-12 14:14:59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田宗仁 点击: 评论:0

  新时代背景下,公安机关不仅要坚持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要坚持自身文化建设、提升队伍素养。惠水县公安局始终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践行全省、全州公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不断创新实践,多举措着力发展建设新时代警营文化。

  以阅读滋养警魂,打造书香警营文化新品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公安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惠水县公安局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开设“警营图书室”,丰富图书杂志报纸采购收藏,持续开展读书会活动,以“公安+阅读+文艺”模式,助推全警阅读写作,打造“书香警营”文化新品牌;二是鼓励广大民警辅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加强阅读学习,不仅要读文学名著、国学经典、科普人文、历史文化,更要读法律法规、党章党纪、思想政治,不断强化思想武装;三是将所学所悟融入实际工作,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业务能力,提升执法水平,为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以文化育警强警,建立公安文学艺术新体系。文艺即文学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文艺创作是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惠水县公安局一是坚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鼓励人才、成就人才,注重挖掘公安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和典型案例,鼓励民辅警用文艺的形式记录警营生活、歌颂警察英雄;二是不定期开展文学征文、书画展、摄影征集、短视频拍摄、音乐舞蹈表演、演讲+朗诵比赛等系列文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活动形式激励全局民辅警参与警营文化建设,不断提升自我文化素质;三是建立公安文艺人才队伍,通过调研统计全局民辅警文艺爱好者,组建“公安文联”,完善内部结构,针对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摄像、音乐舞蹈、语言艺术五大板块,有组织有纪律地管理培养文艺人才和开展文艺活动,收集和整理优秀公安文艺作品并积极向外展示。

  以联动促进发展,筑牢文艺交流合作新机制。文艺不是闭门造车,是交流合作、互学互鉴。惠水县公安局一是坚持公安文联为文艺主导,在局党委和县文联指导下,积极主动联系州作家协会、县政协文化文史委、叶辛好花红书院、县作家协会、县诗词楹联学会、县美术家学会、县书法家协会等文化文艺单位,联合主办文艺活动、召开文艺座谈会,互相交流学习文化建设经验;二是邀请文化名人、文学名家走进警营,书写公安英雄、传递公安精神,加强与民辅警的交流互动,及时答疑解惑,现场指导交流和教学培训,以“名人效应”助推“书香警营”品牌名片;三是秉持开放包容态度,厚植“警地文化共建”机制,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吸引社会各界参与警营文化活动,以群众视角歌颂和赞扬惠水公安,把警营文化发展主动融入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大众文化、地方文化发展中去。

  2024年以来,惠水县公安局共开展两期“书香警营”(“艺术警营”)活动,包括两次读书分享会、两次“公安杯”征文比赛、两次演讲比赛、一次书法美术展、一次音乐汇演,成立一个文艺组织和挂牌两个文艺阵地。两次“公安杯”征文比赛吸引社会各界群众和民辅警200余人参与,共收集100余篇优秀文学作品,体裁丰富,涌现出民辅警田宗仁《“警”绣惠水(组诗)》、孟金学《我的警犬叫“胆胆”》、罗方呈《我的从警梦》、罗开熙《禁毒之路》等一批优秀文学作品,并发表于《人民公安报》《贵州法治报》《好花红》等杂志报刊;两次读书会隆重举办邀请叶辛、班雪纷、刘学文等众多著名作家、诗人和文学阅读爱好者及民警辅警代表100余人齐聚一堂;两次演讲比赛,融入朗诵元素,组织来自各警种部门20余名选手参与其中;在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开展书法美术展,收集书画作品20余幅,引起广大群众及民辅警关注和热议;组织公安乐队参加惠水县“文艺大集市”表演原创歌曲《蓝光》《热血金盾》,两名民辅警被评为“优秀文艺志愿者”;成立了会员50余人的惠水县公安局文学艺术联合会,以及挂牌叶辛好花红书院惠水县公安局书屋(图书室)、声乐演奏室两个文艺阵地。

  各类公安文艺活动的开展和举办,文艺人才队伍和阵地的组建和完善,对外交流沟通合作的持续加强,为惠水公安警营文化和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展示了广大民辅警持枪能上阵、拿笔能撰文、出口能成章的新时代精神面貌和优良形象。(田宗仁)

  统筹:刘禹涵

  责编:游正芳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法治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