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今天,凯里这39所学校,全面开学了!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5-07 15:37:36 来源:凯里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茜 李淑民 点击: 评论:0

 5月6日上午,在众人的期盼中,凯里高一高二、初一初二以及职业技术学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子们终于迎来了复课的日子。“老师好,同学好久不见......”伴随着清晨一句句亲切的问候和热情的服务,安静的校园又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

凯里一中监测点

一职校监测点

凯里四中监测点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

凯里市在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教育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只为切实保障师生开学后的安全和健康。

那么,针对广大家长朋友关心的学生开学后,孩子们如何安全健康地进入校园?学校在疫情防控方面又有哪些工作安排?学校寝室的防控措施及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校如何在保证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的情况下保证复课的学习质量?作为重要场所的学校食堂如何来保障学生就餐安全等问题上,凯里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一一开展了实地了解。

5月6日早上8:00点,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北京西路的凯里四中,此时该校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们陆陆续续到达了学校门口。在校门口处,校领导及校园保安人员佩戴口罩提前到位,进入工作状态。同学们都按照相关要求戴口罩,守间距、依次序排队等待进入校园。

手掌和手背都要进行消毒,然后进行体温测量,原本的进校通道被改成了热成像体温测量点,学生们保持间距无需停留就可以测出体温,保障学生快速通过避免聚集........在经过层层消毒和体温监测后,孩子们才正式进入了校园区域。学校设置了多个专用人员进出通道,学生们保持1米以上距离,待接受行李消毒、测量体温、检查“贵州健康码”后,便带着返校健康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个人承诺书有序排队登记入校。

针对记者提出的学校在疫情防控中都有哪些措施?凯里四中政教处副主任李领介绍:“为了防止学生密集报到,我们实行的是学生错峰入学的模式,上午是7年级、下午是8年级。同时学生进入学校时需要提交健康码、健康卡以及他们的承诺书。在进入学校的地方设有专用的体温监测通道,体温正常的学生才能进入学校,如体温异常的学生将由医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跟踪处理。”

不仅如此,凯里四中政教处副主任李领还表示:“在疫情防控方面,除了进校门之前的酒精消毒、体温测量以外,每天班主任还会对班内的学生进行晨、午检,课堂上教师进行通风并且佩戴口罩,室外课因为空气流通好,室外距离宽,所以可以不戴口罩。”

随后,记者来到了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此时的校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报名队伍,校门口的执勤老师正严把校门关,严禁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学生入校。队伍中学生们积极配合检查,他们将经过二维码安全检测、更换新口罩、签承诺书、测量体温以及消毒等多项措施后才能进入校园宿舍等待学校下一步指示。

“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分为新校区和老卫校校区,共6209人,今天的报名工作主要是针对学校2018级、2019级学生们开展,报名从早上8点整开始,争取在今天之内完成报名工作。”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针对该校宿舍管理方面的问题,一职校的宿舍管理员姜海琴告诉记者,她们要求学生宿舍内每天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入宿舍楼后每位学生间隔要超过一米,并做到便后洗手,不聚集,不窜门。定期进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有疑似发热情况,立即进行体温检测,并就地进行隔离,并报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进行处置。

而在凯里一中,立夏的高温没有蒸发老师和学生们的开学热情,扫码、消毒、测体温........各项工作在烈日下有条不紊地开展着。由于家长不能进入校园,学校就为同学们准备了一辆大巴车,将随身携带的行李箱进行统一消毒后统一拉到宿舍,这一服务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点赞。

“太贴心了,这次重新回到日思夜想的学校,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它在疫情防控方面面面俱到的工作,还深深的感受到了学校给予我们的关怀,统一给行李箱消毒、统一拉到寝室为我们省了很多事。”凯里一中高二(33)班的学生周诊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11点30分,到了就餐时间,记者又来到凯里一中四食堂,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井然有序的场景。“我们购买的食材都是有品质有保障的,对于学生们的就餐过程我们也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即:在排队刷卡打饭菜时要间隔1米,到餐桌上就餐时要单面就坐,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就餐结束后将餐具放到指定地点,然后从指定的出口离开食堂。”凯里一中膳食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5月6日当天,凯里市2020年正式复课的高中、初中年级学校共39所,其中:独立高中6所、完中4所、初中27所,职校1所,特殊学校1所;公办学校36所、民办学校3所。

记者:肖茜、李淑民、顾菲 通讯员:周家丽

编审:吴映璇吴胜成

主办:凯里市融媒体中心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