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记者从2023年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获悉,贵阳市坚持将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在巩固提升传统消费的基础上,推动商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同发力,以发展新型消费为重点,打造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新活力。2023年,力争实现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2640亿元、同比增长10%。

推动品牌汇聚,首店首发多起来。贵阳市将发展“首店”经济作为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消费回流、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依托购物中心、步行街,大力引进品牌首店、旗舰店、概念店,对引进“首店”“首秀”“首发”企业最高给予50万奖励。2022年,新建开业中高端大卖场5个,陆续完成十字街、青云路等特色商业步行街的升级改造,悦然时光、星悦茂等步行街投入运营。贵阳荔星中心引进路易威登、古驰、博柏利等国际品牌90余个,弥补贵阳缺乏高端购物中心的短板。2022年累计引进贵州首店167个,比上年增长45个。
坚持创新赋能,老店老号活起来。贵阳市实施特色街区提档升级工程,打造老字号和本地名店聚集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延续经典产品、推出创意产品等手段,全力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重焕生机,为消费者提供有情怀、有特色、有韵味的消费体验。2022年举办“老字号嘉年华”,组织开展首届“贵阳老字号”评选活动,评选广寒宫、丝恋、五福坊等“贵阳老字号”企业49家;实施“老字号+新电商”行动,用足用好短视频推介、视频直播等创新销售手段,让“老字号”更加行稳致远。

活跃消费氛围,城市烟火旺起来。贵阳市以“多彩贵州·助商惠民”促消费专项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观山湖银行南街、云岩太平路后备箱市集等新兴业态。黔灵山庙会、天河潭烟花秀、乡愁贵州光影秀精彩亮相。春节期间黔灵山庙会人流量累计达到32万人次,江华荔星中心人流量累计达到28万人次。以市场化方式发放消费券1800万,同时,在购房契税返消费券等政策红利加持下,发放专项消费券5.36万笔、3.83亿元,500多家零售、餐饮企业受益,消费市场逐步复苏。在2023贵州新春年货节上,贵阳馆以进口保税商品为重点,销售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种进口年货,消费者获得优惠287.17万元,累计实现销售金额4378.15万元。

下一步,贵阳将“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通过重点组织实施“四大工程”促进消费,提振经济发展和复苏。实施消费场景打造工程,培育打造生活消费新场景100个。在石板物流园、西南商贸城通过引入酒、演艺等业态,融合赋能实现市场重构。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启动实施民生路、太平路、甲秀楼等改造提升,新引进贵州首店100家、培育特色小店100个,培育夜间经济网红打卡点位100个,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县域消费品质、消费设施、消费规模全面升级。实施消费引流工程,深化与贵阳海关合作,在CW新零售成功落户经营案例基础上,探索在中心城区继续开设市内进口商品免税店,支持和鼓励各类首店、首牌、首秀、首发活动,引导中高端消费逐步回流。实施数字化改造工程,吸引马蜂窝、一码游贵州、抖音、美团和金融机构、高校智库参与,联合成立消费创新实验室。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齐 朱登芳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