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善”登高“峰” 合力战贫 ——张家港市善港村帮扶沿河自治县高峰村精准脱贫实践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6-26 14:41:47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谢巍娥 施平 点击: 评论:0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高峰村,在长江上游,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善港村,在长江下游,江苏省张家港市。

两个村相距1500公里,两年前结为“远亲”。

2018年3月,善港村创新提出“整村帮扶”概念,主动成立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火速增援高峰村,与高峰村并肩战贫。

800个日日夜夜,东西部扶贫“整村帮扶”的成果跃然眼前。去年底,高峰村提前摘帽,19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摘掉穷帽。

6月20日,记者走进高峰村,了解当地通过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

“抱得紧”  凝聚发展合力

高峰村,其实并不高,海拔高度不到800米,但是贫困发生率高、石漠化程度高、帮扶难度高。地处武陵山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

善港村,苏南富裕村,人均年收入超过5.8万元,建有9个特色农业基地,集聚各类企业140家,工业年产值超过21亿元。

如何以东部之长补西部之短,以东部先发优势促西部后发效应?

高规格投入。产业发展方面,2018年,苏州市和张家港市投入东西部扶贫资金1800万元,全部用于高峰村产业发展。善港村投入350万元修建高峰村党群服务中心,投入200万元助力高峰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致富带头人培训等。

善港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朱洪伟说,善港村在全国一共帮扶了6个贫困村,而对高峰村的帮扶力度最强,投入的财力、人力、精力最多。

同时,沿河县级财政累计投入800余万元,用于村里的产业路、人饮工程、产业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支持30万元,建设高峰村文化产业孵化基地,推动高峰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高规格抱团。三个“抱得紧”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提供了重要机制保障、组织保障、作风保障。

东西部对口帮扶“抱得紧”。善港村驻村工作队15名队员,与高峰村脱贫攻坚指挥部15名队员,凝心聚力、携手战贫,与高峰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上下级、各部门“抱得紧”。沿河县委、县政府与对口帮扶的铜仁市生态移民局、沿河妇联、善港村驻村工作队等,合力攻坚贫困堡垒。

干部群众“抱得紧”。由村支书、“第一书记”、县妇联驻村干部、志愿者等,组成高峰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善港村驻村工作队一起,与高峰村的群众共同砥砺奋进,攻坚克难。

高规格协作。立下“军令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按照“发挥所长、合力攻坚”思路,善港村驻村工作队侧重科技育人、产业富民;铜仁市生态移民局侧重基层党建、理清发展思路,协调资金项目;高峰村党支部侧重化解纠纷、土地流转、宣传政策等。

强协作 着眼精准滴灌

“两地自然条件不同,产业选择更要精准。”善港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朱洪伟说,第一步是把高峰村的土壤送到南京的高校进行检测。他们还多次邀请知名专家、农技权威到高峰村考察。通过小批量试种、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善港村产业中有20多个项目,适合在高峰村规模化发展。

高峰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指挥长张鲁黔介绍,2018年4月,善港村协助高峰村注册公司,先由善港村代为管理,运营成熟后交给高峰村。

产业牵了手,致富路好走。基于这种产业帮扶模式,高峰村形成了有机农业产业园、生态养殖场、生态有机茶叶公园,以及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和一个党群服务中心的“三园三业一中心”产业发展格局。

高山红颜草莓、美国金瓜、有机茶叶、药用灵芝、桃熏……高峰村20个高端果蔬品种,从田间地头“端”上北京人、苏州人的餐桌。今年,善港村与高峰村还合作发展了稻鱼鸭综合种养,建立养鸭基地,提高贫困户收入。

“这个小番茄叫‘金陵美玉’,昨天采摘的100多斤全卖了。这个葡萄是日本‘阳光玫瑰’,贵州只有高峰村种,去年卖10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善港村农技专家刘灿光说,今年高峰村的翠冠梨长势比善港村好,会提前45天左右上市。高峰村土质好,通过修枝管控,今年小番茄的亩产可以提高到1万斤。

“以前,除了种点玉米和红薯外,基本是在家闲聊、无事可做。”有机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让罗珍贤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在高峰村,像罗珍贤这样的产业工人有20多人。他们与13名致富带头人,以及60多名贫困户一起,边学技术边务工。2019年,务工收入超过60万元。

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重头戏来抓,借助善港村帮扶力量,高峰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由无到强的转变。目前,该村有机农业产业园200亩,茶园280亩,生态养殖场40亩。2019年,三个项目年产值300万元。特别是总投资330万元的有机农业产业园,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引领作用,已成为全县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干部的培训基地。园区与致富带头人和贫困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书,每户贫困户已分红2800元。

提技能 培育内生动力

为帮助高峰村尽快走上致富路,善港村把高峰村的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分批送到张家港市和善港村学习种养技术。高峰村村支书罗文武参观善港村后感叹:“我们过去的品种和技术都差得太远了,终于找到失败的原因了。”

产业发展,给高峰村群众在家门口提供了多样化的务工岗位。

“跟着农技专家学种植,现在谁还愿意出去打工哦。”返乡村民黄廷英满意地说,在农业产业园不仅能免费学技术,每天还有80元的收入。

“再也不为吃穿发愁,该为好日子奋斗了。”贫困户罗贤志说,上半年他在农业产业园务工,收入超过7300元。

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态势,也让村民之间形成了相互比拼、相互促进的氛围。

高峰村脱贫攻坚副指挥长杨虹说,以前群众习惯于等政府救助、靠天吃饭,自从善港村进驻高峰村后,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劲十足。

2019年底,高峰村整村退出贫困行列,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4800元增加到9000元。

“善港村通过技术、品牌等优势资源,助力高峰村高质量脱贫,极大地提高群众致富信心和内生动力。高峰村的脱贫实践,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沿河自治县委副书记宋选文说。(谢巍娥 施平)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