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贵州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8-09 15:22:35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吴采丽 方春英 点击: 评论:0

 

巧做林文章 青山变金山

——贵州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山,赋予贵州无限可能。

  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仙境云海,氤氲灵气,让多彩贵州旖旎万千。

  林,馈赠贵州生态财富。

  59.95%的森林覆盖率,置身黔地满目绿浪,广阔的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孕育着巨大的绿色财富。

  近年来,贵州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巧做林文章,青山变金山。2019年以来,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2048万亩,总产值超220亿元;参与经营林下经济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达1.4万余个,林下经济项目覆盖贫困人口48.9万人,带动人均增收近千元。

  转型探路 用好生态优势抓发展

  贵州森林面积达1.58亿亩,是耕地面积的两倍以上,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达3722万亩。

  2019年以来,全省着力实施“建立林下经济项目库、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科技服务”五大行动,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林下产业发展新路,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黔东南州是我省重点林区,农民人均林地10亩。如何做到不砍树也能致富?该州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围绕生态优势抓发展,大力实施村有百亩、乡有千亩、县有万亩“百千万工程”,合理布局、新建、打造、提升一批林下种植养殖示范基地。截至2019年底,黔东南州建成示范基地83个。

  在森林覆盖率达72.44%的剑河县,郁郁葱葱的树林成为食用菌生长的“天然王国”。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达1.2亿棒,年产值10亿元,直接带动4500户1.8万人增收。

  而丹寨县,则把发展目光聚焦在林下中药材上,引进昌昊金煌中药公司带动9960户4.6万人发展中药材种植3.7万亩,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山上铺锦绣,林下做文章。黔东南州成为全省林业发展转型的排头兵,单一的“木头经济”升级为多元的“生态经济”,走出了生态与发展双赢的道路。

  聚焦特色 选准产业做大做强

  贵山贵水产珍宝,“真菌皇后”竹荪便是其中之一。

  聚焦特色产业,织金县紧紧抓住竹荪这一特色资源,坚持“政府指导、企业主导、市场引导、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思路,把竹荪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来发展。目前,织金县完成林下种植竹荪2565亩。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在榕江县繁茂的乔木林下,野生草珊瑚随处可见。经过药效检测,榕江草珊瑚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等主要药效成分含量高,草珊瑚品质高于《中国药典》标准。

  为此,榕江把草珊瑚作为全县林下中药材产业主导品种,截至今年4月,已完成种植3.36万亩。到2021年,榕江草珊瑚种植面积将逾10万亩,成为我国草珊瑚制药原料种植第一大县。

  选准产业,做大规模。2020年,全省计划将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发展到2200万亩以上。

  以大市场稳定大规模,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天柱县以本地市场、帮扶市场、省外市场、线上市场“四个市场”为抓手,全面推动林下土鸡产销对接优化升级,土鸡年出栏量由2017年的76余万羽迅速发展到2019年的600万羽,销售收入2.4亿元,“凤99”林下生态油茶鸡品牌迅速叫响国内肉禽市场。

  全省林下经济将在“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标准化、专业化”上持续发力。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产值将达280亿元以上,带动15万贫困人口增收。

  决胜脱贫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半夏半夏,过半个夏天就能生长成熟。7月,收获半夏的日子渐近,赫章县双坪乡安山村村民王琴往自家承包的400余亩林下套种半夏基地巡查的次数更多了。

  半夏是中药材当中的短平快产品。为了克服半夏连作种植造成病虫害频发和大幅度减产难题,赫章县积极探索林下种植半夏的新模式。省林业局投入1000万元林下经济项目资金,助推赫章在核桃、桃、李等林下套种半夏2000亩,长短结合,叠加经济效益。

  紫云自治县则通过龙头企业、国有林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之间“入股合作、利益保底、盈余返还、佣工付酬”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户”的“场村联动”组织模式,全力打造林下食用菌产业,带动6142户贫困户以量化资金方式入股,覆盖联结贫困户1.2万户5万余人,户均增收5000余元。

  2020年,全省林业系统聚焦“9+3”县区,打造林下种养示范项目。省级共扶持林下种养项目68个,合计补助资金1.6亿元,将助推6.05万贫困人口增收。(记者 吴采丽 方春英)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