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快看!湄潭两名学生遭遇不幸,校方这样做……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1-27 03:16:26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刘天永 戴华 陈楷 点击: 评论:0

落日的余晖照得所有人身上暖洋洋的,心灵的忐忑久久不能平静。在湄潭大地的石莲镇解乐学校就不一样了,老师们披着余晖,一路披荆斩棘,上坡下坎,穿山越林,送教助学从没叫一声苦和累,更没有一丝抱怨。

11月17日一19日这几天,人们不会忘记该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袁德福同志,身先士卒,积极带领学校行政人员、党员及部分教师一行人,一路穿山越林,山路崎岖,逶迤绵延,走了好长的路,方才来到王酉、许洪涛两位同学家,专程为两位在家学习的孩子送去问候和温暖。

王酉、许洪涛两位同学,此时的他们,原本应该和其他同学一样在教室里上课,在校园里成长,感受校园的温謦,同学的温暖,老师的关爱。然而,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上天赐予了他们生命,却让他们遭遇了人间各种不幸。

1.jpg

解乐学校领导一行先是到达王酉家,第一眼看到王酉时,此时的他正在专心致志的盯着书本,灿烂的笑容,露出了笑颜,对着班主任张小芳说道:“张老师你来了,请坐!”简短的问候,一下子击中了班主任张小芳老师的内心,她掩饰着擦掉眼角的泪花,强撑着丝毫的微笑说:“老师来了,来看看你”。在这里,班主任张小芳少了几分在校时的严肃,多了几分温和。

按年龄本该就读八年级的王酉同学,他应该和同龄人一样,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然而,就在他上三年级时,一场病魔悄悄降临在他的身上,双脚突然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他的父亲为此背着他辗转省内省外数十家医院,遍访名医,反复就诊,最终得到的却是一个冰冷而又无可奈何的答案“后天性软骨症”,院方通过反复诊断后表示,以现在的医学手段难以医治。

据了解,王酉的父亲王洪源常年在外地打工,然而,因为前几年医治王酉的病症,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王酉的妈妈也因此而扔下了他,扬长而去,从此下落不明,不知去向。近年来,由于家里两位老人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王洪源就回到了家里,放弃了打工的念头,现如今,整个家庭的重担全压在王洪源一个人的肩头,王洪源哭丧着告诉贵州文化网记者:“为了让王酉实现自己的求学梦,他一直强撑着这个家,肩上的担子很沉、很重,内心深处的堡垒,摇摇欲坠,几欲崩塌,唯有王酉的那份求学梦,还在为他做最后的精神支柱!”

一个梦,被破灭,另一个梦,又诞生。正如海明威所写的《老人与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然而,在事实面前,饱受病痛折磨的王酉,他没有放弃学业,矢志不渝,仍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一直坚持着读书、写字、坚持完成每天的功课。家里没有课桌,他就用冬天取暖的烤炉当课桌,下肢失去支撑身体的力量,他就以木板辅助固定,就在那间简陋的小屋,就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独自开启“王酉式”的学习天地……

2.jpg

19日上午,解乐学校领导一行来到另一位学生——许洪涛家,此时的许洪涛正坐在院子里,他爷爷奶奶站在他的旁边,家里突然来了这么多人,不禁皱起了眉头,知道一行人的来意后,便与大家攀谈了起来。谈及关于许洪涛的降生,回忆起当时一家人为此乐开了花的种种情景,仿佛多年前的那个夜晚重现。许洪涛的奶奶说着说着,却哭了起来,眼泪嘀嗒落地,一滴一滴,打湿了一行人的心田。

据了解,就在许洪涛出生后的第三天突然高烧,使尽了民间秘术,然而高烧迟迟不退,家里人方才着急将他送往湄潭医院救治,可是,为时已晚,许洪涛的大脑遭受到了高烧的影响,从此给他留下了一系列的后遗症,现如今十一岁的孩子,本应是童年的大好时光,将读书声、欢乐声撒放在校园,却不会说话,走路需要有人牵引,甚至连端碗吃饭都成问题,现如今,许洪涛的饮食起居,全由他的爷爷奶奶照护。

3.jpg

贵州文化网记者了解到,许洪涛的爷爷今年已经75岁高龄,加之有听力障碍,平日里不能做太多的体力劳动,而他奶奶也已年逾古稀,家中的经济来源全靠许洪涛的父母在外打工支撑。看着老人揪心的神色,班主任李静老师轮番进行了开导。谈话间,解乐学校校长袁德福轻轻牵着许洪涛的手,牵着他慢慢的在院子里走动,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驱使,许洪涛在这一刻表现的充满了活力。一步,二步,三步……走着走着,袁德福校长的眼泪不由自主的划过坚毅的脸庞……

两个孩子,两个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条件都十分艰辛,上有古稀老人,下有病残的孩子,全靠打工维持生计。王酉的父亲王洪源,由于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好,下有患后天性软骨症的儿子,为此放弃了打工的念头,从此断了本就拮据的生计来源,只能靠在家务农勉强维持。

山路弯弯,崎岖不平,一行人走在返校的路上,落日的余晖还在,照在山涧,照在峡谷,照在这片土地。送教助学,这是誓言,这是承诺,这是新时代教育方针的伟大使命,解乐学校校长袁德福掷地有声地告诉贵州文化网记者!(记者 刘天永 戴华 通讯员 陈楷)

责任编辑:汪忠钱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