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产教融合推动“技能贵州”人才培养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1-12-23 10:05:09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袁航 点击: 评论: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近日,教育部与贵州省联合印发的《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社会重视技能、人人想学技能、处处可教技能”的技能型社会。

近年来,贵州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赋能高质量发展。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今年6月毕业进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的况金林已是中老铁路干线上的一名副司机。他是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中老铁路人才储备班的毕业生。储备班共有50名同学,主要从事机车乘务和机车检修等工作。

中老铁路今年12月3日正式开通运营。早在2019年3月,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就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中老铁路人才储备班,提前培养、储备一批既掌握铁路专业知识,又能够运用老挝语履行铁路岗位职责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中老铁路开通运营需要。

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共识。“职业教育如果不与市场挂钩,永远没有出路。”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说,服务“四化”靠人才,而技能人才特别重要。要做好职业教育强省工作,补好短板、扬好长板、固牢底板、造好样板。

让人人都有出彩机会

近年来,全省各职业院校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在推动学生更有质量更充分就业的同时,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模式让办学内涵更加丰富。2019年7月,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通源集团合作开设汽车喷涂专业“现代学徒制”班,通源集团投入10万元经费,支持开展相关技能训练,并提供国际一流的考核标准考评培养效果。该学院党委书记张静说,国家和省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进一步丰富了高职院校办学内涵。

产教融合应围绕“产业链”布局“专业群”。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聚焦恒力(贵阳)产业园人才需求,积极推进专业结构调整,针对性地开设“轻纺专业订单班”,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有效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该学院副院长何亚平说,今年来,该院结合全省“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和更多企业产业深度融合,努力为贵州培养各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弥合教育与生产鸿沟

产教融合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何亚平说,希望更多企业参与进来,一道推动校企融合迈上新台阶。

何亚平的希望也是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尽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学生有质量就业,保障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储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难题亟待破解。

《意见》提出,从打造立体化产教融合示范性工程、推动特色产业学院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西部产业人才供需研究与发布机制三个方面,在政策、机制等板块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找到更多切合点,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向更深层次,弥合教育与生产之间的鸿沟。

根据《意见》规划,到2022年,贵州通过试点布局要建设1个以上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培育5个以上在全国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教融合联盟,培育50个以上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创建10个以上集聚全省高素质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成20个以上装备水平国内一流、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项目(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到2025年,全省要建成5个混合所有制或股份制二级产业学院。

此外,《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措施》中也提到,要实施“黔匠”培养工程,每年定向培养输送8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为贵州黔系列产品——黔酒、黔茶、黔银、黔绣以及黔菜提供数量足、质量高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