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冬游贵州 别样风景】多业态融合带游客领略冬日之美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12-11 17:31:56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黄若佩 点击: 评论:0

12月5日,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细雨如丝,云雾缭绕,山峦若隐若现,静谧幽深。绝美的冬韵,吸引了不少游人在雨雾中赏景。

景区停车场内,来自天南海北的自驾车辆整齐停放。

从广东自驾而来的游客张一帆告诉记者,他前一日到达铜仁,晚上去逛了中南门古城。“今日上午沿国道354一路驶来,沿途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我计划在此多停留两天,逛一下沿途的民族村寨,深入感受梵净山的冬日之美。”

道路纵横交错,飞桥横跨山间。交通的发展与完善,改变了游客与山水相遇的方式,“旅游+”“交通+”“生态+”“文化+”“研学+”等业态深度融合,为游客冬游贵州打造别样景致。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铁路局综合司、中国民用航空局综合司、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国铁集团办公厅公布《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名单》,贵州的“G354铜仁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道”“坝陵河大桥研学旅行基地”“贵州苗乡侗寨‘村火车’”榜上有名。

以国道354为基础,“G354铜仁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道”将各类旅游资源有机衔接,串联沿途自然人文景观。游客从灯火辉煌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出发,一路山水相伴。古村古桥、古树古井相得益彰,渔舟唱晚、袅袅炊烟尽收眼底。梵天净土、碧波锦江诗意盎然……

“G354碧江至江口公路将沿线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梵净山自然风光等元素融入公路项目建设,实现‘公路+’融合发展的目标,让这条通往梵净山的旅游公路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为沿线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铜仁公路管理局工作人员龙春勤介绍,依托G354线碧江至江口公路段与梵净山马拉松赛道相互交织,铜仁在今年冬季打造了2024贵州铜仁?梵净山冬季马拉松赛事,让游客畅享“人在景中跑,更似景中游”的体旅融合盛宴。

路桥相连,邂逅好风景。12月5日,紧邻黄果树旅游景区的坝陵河大桥,迎来了来自北京新学道临川国际部的多名师生。“太厉害了!”在桥旅博物馆聆听完贵州桥梁建设背后的故事后,师生们被世界级桥梁的魅力所折服。

“借助坝陵河大桥的影响力,贵州高速集团在桥上开发全国首个以桥梁为主题的‘STEAM’研学课程,包括桥梁承重实验、桥面吊机物理实验等,并持续推动坝陵河大桥塑造研学品牌。”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馆长赵雄介绍,今年冬天已接待来自北京、深圳等多地高校及中小学生约2.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新增32.4%。2024年累计吸引研学人数10万余人次。“此外,借助超级桥梁工程资源优势,坝陵河大桥还开发了蹦极、低空跳伞、高空秋千、急速滑降、空中餐厅等多项极限运动项目和定制服务,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体验。”

自然风光壮丽秀美,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在黔东南州苗乡侗寨间穿行的一列绿皮火车,因其列车上新鲜的蔬菜味、满满的生活味、浓浓的人情味,被沿线村民亲切地称为“村火车”。

凯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彭诗美介绍,5640/5639次列车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客运段运营的往返贵阳铜仁玉屏的一趟绿皮火车,途经凯里10余个村寨、景区及传统村落。

1997年以来,沿线群众搭乘火车将深山里的鸡鸭牛羊等土特产品,运到凯里市区或直接在火车上售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24年春运之际,黔东南州文旅局、凯里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客运段联合依托“村火车上的村晚”,策划了“乘坐村火车?畅游苗乡侗寨”主题旅游路线,推出乘“村火车”“看‘村超’、‘村BA’、村晚”、赏“村T”、游“村寨”、品“村味”、过“村节”的乡村农文旅产品,让“村火车”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移动风景。

“凯里市将谋划推出村火车旅游联盟、村火车乡村合作社、村火车精品旅游村寨等,以火车车厢为舞台,串联火车所经过的村寨、景区、景点,不断丰富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旅游业态。”彭诗美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若佩)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