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黎平县民政局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地名保护名录、街路巷命名、“乡村著名行动”等工作,健全城乡地名管理制度机制,全面加强地名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黎平县立足古城文化底蕴,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红色文化传承等优势,对县境内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古城(镇)、古村落、少数民族语地名,著名山川以及近现代重要地名等开展了“黎平县地名保护名录”普查登记。确定全县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共199条,其中:古村落名167条、少数民族语地名17条、著名山川名8条、近现代重要地名7条。
根据《贵州省地名管理实施办法》,对县境内群众使用频率高,却有地无名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提高地名的基础性社会公共服务信息质量,极大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掌握地名信息全貌。经组织各乡镇(街道)对未命名街路巷进行摸排,已按程序完成14条街路巷命名工作。同时,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城镇化建设等相关工作,加大县城区街路巷牌等地名标志规范化设置力度,发挥地名指向作用,打造乡村“微名片”。截至目前,累计更换县城区破损、不规范地名标志牌8块。
制定《黎平县“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以中潮镇佳所村、高屯街道八舟社区为试点村,打造“地名+旅游线路”“地名+历史文化”,以点带面推动“乡村著名”行动。目前依托“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组织全县各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开展地名、兴趣点上图采集工作,为出行导航和乡村振兴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目前已采集地名、兴趣点604个,大力提升乡村地名的精细度、精准度,有效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加强地名成果转化。下一步,黎平县将不断强化地名管理,拓展地名服务路径,弘扬地名文化,发挥地名服务社会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作用,多维度助力乡村振兴。
(吴立 姚进忠)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