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贵州岑巩:借生态“活水” 育产业“金苗”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3-20 16:06:37 来源:央广网 作者:程雪华 朱胜攀 吴钰莹 点击: 评论:0

春山如黛,清泉欢歌。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郑福村,一座被青山与梯田环抱的生态养殖场格外醒目。

生态养殖场(吴钰莹 摄)

走进养殖场的育苗保温大棚,一个个鱼池整齐排列,每个鱼池都注满了清新的山泉水,鲜活的鱼苗密密麻麻,在旋转翻涌的水流里肆意穿梭、欢快游弋。养殖场的负责人叶双林正忙碌地穿梭于各个鱼池之间,仔细观察鱼苗的生长情况。

鲜活的鱼苗密密麻麻(朱胜攀 摄)

叶双林在水产养殖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成熟技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羊桥土家族乡郑福村,这里清澈纯净、富含矿物质的优质水源,以及优美无污染的生态环境,让他心动不已。经过深入考察,叶双林毅然决定在此发展水产养殖。

“这片养殖场我是去年3月份接手并改建的,投资了100余万元。目前,养殖场的鲟鱼苗数量已达20万尾。当初选址在这里,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优质水源,这是发展鲟鱼养殖的关键。”叶双林介绍,在这里,鱼苗生长迅速且健康,养殖两个月便可出售,早在去年6月份,养殖场已经成功出售了一批鲟鱼,销售范围覆盖云贵川、江西、广州等地,深受市场欢迎。

清澈纯净的山泉水(朱胜攀 摄)

养殖场的成功不仅为叶双林带来了事业上的突破,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

“平时我和家人忙不过来的时候会雇用周边的临时工,主要负责分拣鱼苗、场地清洗等工作,这些工作强度不大,但需要细致、耐心。”叶双林说,养殖场在繁忙期累计雇用临时工达20余人次,工资当日结算。

叶双林介绍养殖场的基本情况(朱胜攀 摄)

2025年全国两会再次强调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要“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羊桥土家族乡郑福村的生态养殖场,正是当地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该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利用辖区内优质的水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以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举措,积极引进企业、精心培育种植大户,全方位、多角度推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强劲动力。

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目前,全乡水产养殖户达16户,涵盖鲟鱼、鲤鱼、草鱼、甲鱼等10余个品种,水产品年产量达750余吨,年产值300余万元。

养殖场的育苗保温大棚(朱胜攀 摄)

为确保生态与产业的良性互动,羊桥土家族乡建立起“三级联动”环境保护机制,从乡级到村级再到农户,层层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同时,通过定期开展河道清理、道路清扫等环境整治行动,多渠道宣传环保理念,让环保意识融入村民日常生活。营造了“全民护绿、全民治污”的浓厚氛围,为产业发展厚植生态土壤,铺就生态美、产业兴的发展之路。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只有守护好生态环境,我们的产业才能行稳致远,实现可持续发展。”羊桥土家族乡相关负责人坚定地表示。

在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道路上,羊桥土家族乡正稳步前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这片土地徐徐铺展。未来,羊桥土家族乡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让生态“活水”孕育更多的产业“金苗”,为乡村振兴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程雪华 朱胜攀 吴钰莹)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