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飘飘年除夕,奉母命到俺岳父家里借年去。未过门的亲戚难开口……”1月5日,刚到村头,就听到阵阵锣鼓敲响。
“咋回事,这么热闹?”循着婉转悠扬的唱腔,记者走进莒县库山乡响场村文化大院一探究竟。
“俺村是库山新村(社区)的人口大村,在乡党委和文化惠民政策的支持帮助下,去年成立了庄户剧团。为了让乡亲们过一个祥和文明欢乐的春节,演员们正在加紧排练茂腔新戏《借年》呢。”响场村党支部书记刘光同向记者解释。
“烟草扶持到咱家,生产生活变化大。硬化道路穿岭田,山顶天池冒水花……”《借年》的演员刚走完台,《黄烟赞》的快板演员马淑发就迫不及待登场了。
欢快的竹板打起来,优美的秧歌扭起来,“接地气”的节目演起来。一个个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山村文化大院里丝竹萦绕、笑语欢歌,充满浓厚的和谐氛围。
“合作社帮俺走上阳光道,种黄烟让俺发家致了富。”从年轻就种烟,靠着种烟盖起了大瓦房、给儿子娶上媳妇的村民刘玉京,对种植黄烟有着深厚的感情。
近年来,响场村瞄准黄烟产业兴村目标,进一步完善优化烟水配套项目,解决了村民黄烟产业以往手拉肩扛、看天吃饭的粗放生产状态,并通过流转土地,成立了3个黄烟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建成黄烟千亩种植大片2处,村集体由过去的零收入到如今突破10万元,实现了黄烟一业兴乡富民。
眼下,看着村子在烟草部门的帮扶下一天一个变化,刘玉京更是感慨不已。他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去年冬天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一口气写出了《烤烟富了响场村》《十唱响场》等唱词,用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讴歌村庄的变化,抒发对黄烟产业兴乡富民的感激之情,他编的唱词,成了村里人经常哼唱的小调。
入冬以来,库山乡有17个村文化大院里,每到夜幕降临时,都是一派热闹欢快的景象。目前,他们正积极配合烟药融合发展和“文旅强乡”号召,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发挥各自优势,加紧排练自己拿手的文艺节目。
“大伙儿心情好、劲头足,俺有决心把这庄户剧团办好,年前年后让老少爷们都能看上咱自己演出的文艺节目。”在锣鼓喧天、笑声不断的排练现场,响场庄户剧团团长刘希芬,一边忙着指挥演员们走台排练,一边高兴地向记者发出邀请:“过年时,欢迎再来俺村看大戏啊!”
(全媒体记者 厉倩 通讯员 吕凤德 刘平成)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