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扬子江药业)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8年销售额254.67亿元3%的罚款,共计7.64亿元。
扬子江药业背后大佬为泰兴人徐镜人,其持股41.03%。2021年胡润富豪榜显示,徐镜人身家约470亿元,妥妥的泰州富豪榜冠军,名副其实的泰州首富。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泰兴,去看看徐镜人的发家史,他又为何被罚7.64亿巨款。
1
徐镜人,1944年9月出生在江苏泰州市的泰兴县,那时候,年轻人的出路大多有这样几条:要么读书考大学,要么找师傅学手艺养家,要么当兵求发展。
徐镜人选择了后者,军营生活了锻炼了徐镜人的坚韧性格和不屈毅力,这在他后来的创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66年5月,徐镜人退伍,被分配到江苏省泰兴县口岸镇仪表厂工作,这一干就是五年,原本以为可以凭借勤劳能走上致富,改变家庭命运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
每个月几块钱的收入,又怎能托起家庭幸福的未来?
于是,徐镜人决定做点事,1971年10月,徐镜人从仪表厂辞职,自筹资金几千元,招募了几个乡邻,开启了自己的创业道路。
徐镜人找了一块闲置的荒地,带着几个工人自己平整地面、填塘挑砖,盖起了六间平房当车间,添置了几口大缸和几台简陋的设备,开起来医药加工厂。
他跑到河南安阳第二制药厂学习制药工艺,带回生产菌种。几经周折后,制药厂总算运转了起来,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筹备,1972年工厂终于投产,他们推出的百尔定和百乃定两种针剂也试产成功。
1973年,徐镜人有了自己的企业招牌——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兵制药厂,企业性质属于镇办企业。
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在1988年上海爆发甲型肝炎时一举成名。
2
企业在徐镜人细心经营之下,稳定发展,还推出了板蓝根冲剂,在泰州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1981年,国家发出“严禁乡镇一级开办制药厂”的指示,明确规定一个县只能保留一个药厂,没有规模的药厂实行关停并转。徐镜人的口岸工农制药厂也被划入“关停”的名单中。
徐镜人为了保住自己将近10年的创业心血,四处寻求帮助,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时,当地有位主管药企调整的领导曾喝过他们生产的板蓝根冲剂,领导说:
“这个厂的板蓝根冲剂对治疗感冒蛮有效的,我每次感冒吃几包就好了,你们想办法把它保下来。”
因此,徐镜人的镇办制药厂转并到县办,改头换面成“泰兴药厂口岸车间”,从而在不违反政策的情况下得以保留。
有了这个“帽子”,徐镜人放开手脚干,企业效益也蒸蒸日上。1985年,企业生产医药的资质问题终于拿到,于是,徐镜人把药厂挂上了“扬州市扬子江制药厂”。
各位看官注意了,这时候的泰兴归属扬州市管辖的,直到1996年才调整为新设立的地级市泰州管辖。
1988年,上海爆发严重的甲型肝炎,形势非常严峻,许多上海市民发病,市面上的板蓝根干糖浆一抢而空,市场断货。
而徐镜人药厂被要求就近支援400万包板蓝根干糖浆,于是,徐镜人带领工人,放弃春节假期,全力以赴,向上海市场交货385万包,既缓解了上海需求,又增加了企业收益,徐镜人还获得“板蓝根大王”的美誉。
然而,徐镜人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3
1993年,徐镜人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董建华寻求合作,董建华是国内脾胃病方面的专家,他手里有自己40多年研究而成的治疗胃病的方子——胃苏饮。
在徐镜人的诚意感动下,董建华把胃苏饮的方子交给了他,1993年,胃苏颗粒冲剂面世,成为徐镜人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品。
扬子江凭借“胃苏颗粒”这一单品,就累计销售达60多亿元,为企业带来了不菲的利润。徐镜人发现这种合作方式的妙处,于是,采用同种模式,又推出了香芍颗粒、蓝岑口服液、苏黄止咳胶囊、双花百合片等系列中药新品。
徐镜人靠着这些常用药,把扬子江药业的销售额不断以亿为单位提升,从2014年开始,企业一直是医药行业的第一名,一年销售额1000多亿。
如此辉煌成绩下的徐镜人却出奇地低调,但是,他的企业总部却有紫禁城的风范。
有人问他,为什么企业做得如此成功?徐镜人说,他坚持三不原则:不搞兼并联合、不盲目上市、不搞自己不熟悉的产业,只专注于做药。
他的说法是: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几件事?做成功一件事就不容易了。
然而,随着企业做大做强,为了追求更大利润,从2015年开始,徐镜人旗下的扬子江药业试图垄断部分药品的价格。扬子江药业通过与药品批发商、零售药店等下游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下发调价函、口头通知等方式,达成固定药品转售价格和限定药品最低转售价格的目的,谋取垄断利润。
公司这一行为在2019年11月被举报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展开调查,认定扬子江药业上述行为排除、限制了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违反《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因此,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