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水城区第一小学校长庄德洁正忙碌地筹备着即将召开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水城区集团化办学的先行者,庄德洁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从2018年开始推进集团化办学,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近年来,水城区教育局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孩子,书写了新时代教育公平的新篇章。
在水城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并非简单的学校合并,而是通过“强校+弱校”“大校+小校”“城区+乡镇”等多种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庄德洁介绍,水城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由水城区第一小学、第三小学等4所学校组成,通过文化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安排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庄德洁回忆起2019年筹备水城区第三小学招生工作的情景,至今仍感慨万千,“那时候,我们老师挨家挨户进行家访,看到那些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从农村搬来的家长和孩子对城里读书的期盼,我们更加坚定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之火。”
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充分发挥这一办学模式在资源分配、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关键在于精准识别办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施策。近年来,水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为集团化办学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
水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出台一系列文件,明确了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管理运行模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政策引领下,水城区的集团化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在水城区第二小学集团的一堂公开课上,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们正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教学方法。这种联合教研的方式已经成为水城区集团化办学的常态。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乡镇、村小学一体化办学中,设备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等“四个共享”机制正稳步推进,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此,水城区第十七小学校长彭印深有感触,“面对农村小学生源流失、教师短缺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等挑战,我们不禁深思:如何创办一所真正具有特色的学校,以吸引并留住学生和教师?幸运的是,集团化办学让我们在探索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面对未来,水城区教育局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展望——继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定珲)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