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贵州省水投集团运管体制改革赋能夹岩工程建设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3-10 16:39:39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冉阿建 李明锋 点击: 评论:0

夹岩工程水源大坝风光。(省水投集团供图)

夹岩工程白甫河倒虹管拱桥。史开心 摄

站在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坝镇与纳雍县厍东关乡交界处的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下称夹岩工程)水源大坝,极目远眺,湖水清澈湛蓝,与六冲河两岸青山交相辉映,一幅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蔚然呈现。

高峡出平湖,是美不胜收的风光,更是保障民生的水脉。

由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夹岩工程,是我省迄今为止最大的水资源综合配置工程项目,因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被誉为贵州水利“一号工程”。水库总库容13.23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毕节、遵义的10个县(市、区)提供6.88亿立方米的安全稳定用水,供水人口267万人,灌溉面积90万亩,是黔西北地区水资源调配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利引擎项目。

“夹岩工程由水源枢纽工程、毕大供水工程、灌区骨干输水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水源大坝于2021年底下闸蓄水,毕大供水工程于2025年1月10日向毕节市七星关城区启动供水,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省水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集团正在加快推进夹岩工程后续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向毕节市金沙县供水项目建设,加紧推进夹岩大型灌区前期工作。

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2025年,我省把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作为全方位扩大内需的主抓手,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省水投集团作为全省水利建设主力军,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集中力量推进水利项目建设,迅速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

为推动夹岩工程早日发挥效益,省水投集团有序推进夹岩工程运营管理体制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为打造全省水库市场化运营提供示范样板,助推全省实现区域水资源统一调配、统一供给战略目标,服务保障贵州水战略安全。

据介绍,为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十二五”以来,我省全面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仅省水投集团10余年来投资建设的骨干水源工程就有近500座,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难题得到基本解决。但部分工程效益难以正常发挥,迫切需要全面深化运营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对全面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夹岩工程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将此项改革纳入全省重大改革事项,省政府办公厅于2023年6月印发《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夹岩工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自改革启动以来,针对影响夹岩工程运营管理的制约因素,省水投集团坚持两手发力,加快推进夹岩工程完建及配套项目建设,王家坝高瓦斯隧洞实现全面贯通,总干渠、北干渠(附廓水库前)、毕大供水工程完成试通水,具备向七星关区、黔西市、大方县通水条件,工程用地手续办理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此外,省水投集团还加快组建省市县三级联合的运营管理公司,收购毕节市水务公司,实质性推进夹岩工程运营管理体制改革破题,进一步理顺省水投集团夹岩分公司、市县两级运营管理关系。积极探索夹岩工程两部制水价实施路径,努力通过市场调节机制促进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动态平衡。坚持增收和节支两手抓,提升保发电、保供水能力,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措施,实现降本增效。全面推进夹岩工程矩阵化管理,完善夹岩工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标准化工作手册,全面启动标准化管理;强化数字赋能,加强夹岩工程数字孪生系统建设和AI技术应用,进一步拓展DeepSeek在水库等业务场景的智能应用,为夹岩水库矩阵化管理提供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支撑。目前,数字孪生夹岩工程建设先行先试项目通过水利部验收,省水投集团完成了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为水库管理人员装上了“AI助手”。

夹岩工程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日前,省水投集团承担研究的2024年度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调研课题《深化骨干水源工程运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为例》刊载于《贵州改革研究》(2025年第9期),为全省骨干水源工程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一步,省水投集团将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推进完成水网攻坚三年行动建设任务,持续推进原水供水排水一体化改革及实施,不断拓展水务一体化市场,助推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冉阿建 李明锋)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