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铜仁:黔东大地策马扬鞭展宏图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4-25 21:47:01 来源:铜仁网 作者:阙成岱 点击: 评论:0

1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贵州要下定决心、勇于探索,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一条兼具速度与效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

大龙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集群。

  强工业链条   

贵州能矿锰业集团生产车间内,智能化设备高效运转,焙烧、化合、电解等工序衔接流畅,一袋袋电解二氧化锰正装车发往东南亚及北非市场。

“电解二氧化锰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原料,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电子设备等领域,我们公司的工艺水平已跻身行业中上游。”该公司生产部副部长王应钦指着自动化生产线介绍。

3

能矿锰业。

近年来,铜仁市聚焦主导产业强基础,生态工业加快发展,围绕“双千双百”战略目标,实施“生态工业十大突破行动”。2024年,工业投资增长21.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7家。

在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四氧化三锰、锰酸锂等产品走俏国际市场,呈现出主导产业明晰、首位产业凸显、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集群发展态势。“去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同比增长4.4%。”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廖明江说。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铜仁市现已构建起从高纯硫酸锰、三元前驱体到锂电正负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跻身国家级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

4

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兴农特产品   

在生态工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铜仁市进一步将发展触角延伸至农业现代化领域,通过生态产业化路径实现“土特产”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跃升。

在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清洗、粉碎、沉淀等工序一气呵成,原本不起眼的红薯经过深加工,摇身变为酸辣粉、薯片等高附加值产品。

这家从思南县周寨村起步的企业,如今已跻身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其30余款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畅销海内外,年销售额突破7亿元,带动当地2万余名农户增收。

5

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崛起并非个例,在铜仁市,越来越多的“土特产”正依托龙头企业完成华丽转身。贵茶股份打造的“世界抹茶超级工厂”,让贵州抹茶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夫山泉的智能化生产线,将天然水变成产值数亿元的富民产业;贵州同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全国中药原料供应基地建设,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

近年来,铜仁市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从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招商、品牌创建等方面,强化市场渠道建设,强化科技、要素保障等全面支持农业企业发展,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做特绿色农业,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6

铜仁大数据产业园。

  拓数字蓝海   

从农业的生态产业化中汲取经验,铜仁市顺势而为,将发展视野投向数字经济新蓝海,以数据要素激活产业潜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基因。

今年3月,铜仁高新区数字化智慧产业园项目智能化管理平台迎来第213家企业入驻。自去年6月试运营以来,该平台服务范围覆盖5平方公里区域,累计为20余家企业提供支持,推动园区平台经济规模稳步增长。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平台构建起集产业管理、金融服务、创新协作于一体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实现基础设施管理、智能监控、供应链协同等功能,有效打破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壁垒,为园区决策、招商、资源整合提供精准支撑。

7

铜仁高新区数字化智慧产业园项目智能化管理平台线下展示厅。

近年来,铜仁市紧抓数字经济机遇,依托全省首批平台经济示范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政策优势,加速推动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材料产业平台接入企业超100家,供应链协同效率不断提升;

中国(铜仁)跨境电商平台推动各类优质黔货“出山入海”,飘香世界;

梵快、梵运、梵云、山久长青、梵农、金蛋数链等一批知名互联网亿级平台企业聚群集链,先后成为贵州省“新、好、优、强”大数据企业代表;

全国首家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落户铜仁,率先提出场景大数据理论,发布了《场景大数据白皮书(1.0-5.0)》……

近年来,铜仁聚焦数字产业培育,通过建设数字经济园区、强化招商引资、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等举措,推动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积极探索平台经济特色化路径,布局未来产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目前,全市已形成涵盖跨境电商、智慧物流、新能源等多领域的数字产业集群,大数据正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成为驱动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作      者:阙成岱)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