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基地采收木耳。
时下,在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黑木耳种植基地里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忙着翻棒、采收、运输、打包供应市场。一根根黑木耳菌棒有序摆放,成片的白色菌棒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我们新场村食用菌产业重在‘盘’字上下足功夫,依托镇食用菌种植项目投入,盘活大棚210个,发展香菇种植100万棒,平菇种植30万棒,黑木耳种植50万棒,羊肚菌种植110亩,有效带动群众就近务工1.5万余人次。”新场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俊榜说。
“我们清晨就来到基地进行常规的管护工作,看着这一朵朵的木耳,心里是真的高兴,现在到这里务工每天都有一定的收入,到年底还能拿到分红,这就像自己的产业一样,管护好了,荷包就鼓起来了。”正在劳作的村民黄秀武介绍。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水尾镇新场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按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产业发展路子,壮大合作社规模,引导更多农户学好食用菌种植技术,真正将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下一步,水尾镇将继续实施“能人带动”策略,紧抓“桥头堡”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推动“抱团发展”模式,采取“村社合一”方式,通过“党支部+企业+基地+合作社”的组织方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助力产业振兴。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