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愿景”变“实景”!晒晒铜仁碧江强村富民成绩单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1-13 16:51:13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涂志强 点击: 评论:0

“愿景”变“实景”

晒晒铜仁碧江强村富民成绩单

 

  美不美,看乡村;富不富,看老乡。“强村富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归宿和落脚点,也是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铜仁市碧江区坚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积极下好改革富农先手棋,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既富了群众“脑袋”,又富了群众“口袋”,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图”正一步步变成“实景图”。

创新工作路径 引领群众增收

  绿水青山环绕下的漾头镇九龙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集体资产却很薄弱,如何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增收致富新路径?

  近年来,漾头镇九龙村在探索盘活闲置资源、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下功夫,积极谋划,乘势而上,在用好“资源入股”、盘活闲置资源上攻破了一个个实际困难,让群众感受到了既有“美景”又有“钱景”的幸福感。

  听着音乐,三五好友坐着吃点烧烤、聊聊天,孩子在草坪上尽情玩耍……每到周末,到九龙村一路营地来玩的人络绎不绝。“每周来的人都很多,这里风景好,娱乐设施也比较齐全,还经常举办一些大型演出,大家都喜欢来这里亲近自然。”营地边的商户顾女士边忙边介绍这里的情况。九龙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为游客远离城市喧嚣,享受大山里独有的宁静与清闲提供了绝佳之地。

  据了解,九龙村耕地只有2128亩,山多地少,人均耕地少,产业单一,村集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2023年,九龙村为盘活龙江新村组内面积为1.8万平方米的闲置撂荒土地资产,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建设了一路营地,内设萌宠区、烧烤区、无动力乐园区、酒店帐篷区、轻奢帐篷区、舞台等功能区,由专门的团队运营,单日接待最大游客量1000人,帮助村民实现水果零售、特色鱼类餐饮等就近就业并带动周边12家农家乐实现增收,村集体每年可分红30万元。此外,九龙村还盘活2栋面积为720平方米的闲置房产发展民宿产业,村集体每年分红10万元,项目直接覆盖龙江新村47户213人。2023年,九龙村通过盘活闲置土地、闲置房产、出租林地厂房大棚、资金入股等方式,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达到了107.22万元,真正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挣上了“旅游钱”。

坚持因地制宜 助推产业发展

  滑石乡老麻塘村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实施闲置资源盘活、主导产业带动、村社合作、服务创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白水贡米、金丝皇菊、仙草、肉鸽养殖等产业,持续推广“八个统一”要求,提升“白水贡米”品牌综合效应。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产业发展模式,(即村集体前端抓规划抓技术,中端组织群众抓种植抓管护,末端抓市场抓销售。)村集体负责前端产业规划、产业选择和技术指导,中间的种植和管护交给群众和种养殖大户,合作社保底收购后统一销售,按照“532”比例进行利益分配(即50%用于村集体经济;30%用于合作社管理;20%作为群众分红。),群众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2023年稳定种植大米1.2万余亩,产量1200万斤,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20万元,覆盖群众400余户,带动脱贫户153户参与分红,实现农产品高品质、高收益、高附加值,助推产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滑石乡老麻塘村在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帮扶下,推进白水贡米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金融系统为突破口打开省内销路,走进各单位食堂、大型商超,先后三次赴东莞,借助东西部协作力量寻找省外销路;线上对接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832”平台、中国人寿“国寿心意”平台、网上商城等。同时,参加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在贵阳市南明区荔星茗店商场内举行的“上坡去”公益展,全力打造白水贡米品牌。

  据悉,滑石乡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依托现有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丰富的特点,紧盯闲置资源盘活、发展路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谋划“1+N”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该乡与各村抱团融合发展,高效利用“白水贡米”优质资源,辐射带动各类产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有效解决了产业单一瓶颈,实现了全乡集体收益、产业效益、群众利益相融共赢。

用活“方寸之地” 壮大集体经济

  纯居民社区,无集体资产……如何抢抓机遇,跑出集体经济增长“加速度”?

  近年来,碧江区锦江街道在探索设立临时摊点、成立平台公司、提供物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铆足干劲,向目标发力,于“方寸之间”解决了一个个摆在面前的大难题,让辖区居民感受到了别样的幸福。

  “这里的氛围很好,晚上只要不下雨,我都会散步到这里来,各个摊点上逛逛,买点小东西,缓解白天工作的疲劳,感受一下城市里的‘烟火气’!”住在附近的刘女士坐在商家提供的户外折叠椅上说。刘女士所处的位置正是锦江街道东门社区瓦窑河段的夜市区。

  由于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问题,路边摊一直是被严管的对象,如何在保证居民不被打扰的同时,商贩能够规范经营,通过管理为集体经济创收一直是锦江街道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扎实推进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街道领导干部积极摸排调研,深入社区找问题、解难题、谋出路,在辖区内走访2000余名居民,先后召开10余次研判会,讨论决定充分利用辖区空地资源,盘活社区集体经济,在瓦窑河、天都二期开设地摊“临时摊点”。今年以来,街道已设立餐饮区摊位85个,小饰品区48个、服饰区摊位21个,水果区2个、鲜花区5个,共计161个摊位,惠及群众200余户,集体经济创收6万元。

  同时,为缓解辖区长期以来存在的电动车“飞线”顽疾,街道还建成了420个充电桩共840个充电端口,增加了10余个收费管理岗位,在解决“飞线”顽疾的同时,也为集体经济带来收益。“无论是临时摊点,还是充电桩等等,我们都纳入贵州裕锦利民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既方便了管理,又提高了效率。”锦江街道东门社区党支部书记龙胜珍说。

  为打破“单兵作战”壁垒,实现“抱团”发展,锦江街道组织推动辖区12个村(社区)发起设立贵州裕锦利民服务有限公司,通过股东大会选优配强集体经济领头人,整合现有资源,经营房地产信息咨询、房屋拆迁、物业管理、房屋租赁等业务,将资源变资本再变资产,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完善基础设施,每年拿出集体经济收益的5%,用于维护修建集体公共设施,让居民得到更多发展红利和实惠。今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益将达到90万元,惠及群众1000余人。

  一个个村集体经济的美丽蝶变只是全区强村富民的一部分生动缩影,而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首善之区的碧江实践正如雨后春笋在碧江大地悄然破土,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向我们铺展开来。(涂志强)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