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贵州黄岗村:从“深闺”到“网红” 农文旅绘就振兴新画卷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2-21 15:53:56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杨富球 姚进忠 点击: 评论:0

  乡村振兴让昔日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薄弱,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黄岗村,从“后进村”华丽蝶变成“网红村”,成为贵州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黄岗村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双江镇东南部,在党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春风中脱颖而出。如今,依托独特的侗族文化资源和“禾仓美宿”等民宿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资源优势,政策赋能,促使村民吴德珍返乡创办了“黄岗客栈”,成为全村第一家特色民宿,年均营业额超10万元;吴小龙抢抓本村旅游业发展商机,在村里开办了“禾欢聚”餐馆,依托政策优惠和游客流量,带动本地就业。

  如今,黄岗村依托文化旅游优势,吸引了8名青年返乡创业,形成“民宿+餐饮+文化体验”的旅游多元业态,灵活就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民宿经济,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成了黄岗村振兴的法宝。近年来,黄岗村以“禾仓美宿”精品民宿为核心,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侗族传统禾仓改造为特色民宿,既保留外观挂满稻穗的文化景观,又融入现代化设施,形成“禾仓宿集”品牌。通过中国旅游集团定点帮扶和多方资金支持,改造升级13栋民宿,形成233个床位规模,2024年村集体民宿收入达124万元。民宿收益按“土地入股+管理参与+劳动分配”模式共享红利,低保户、脱贫户优先受益,形成“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

  同时,黄岗村以“男声侗族大歌”闻名,组建侗族大歌队,定期在鼓楼表演,每场为参与者带来30-50元收入。村民吴许安通过兼职表演与客栈工作,月收入达4000元。

  2023年,黄岗大歌队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表演自创曲目《乡村振兴颂党恩》,并通过新媒体直播吸引数千万观众,极大地提升黄岗知名度。同时深耕“研学旅游”,与贵阳、广州等地签订协议,年均接待研学游客超2000人次。利用节假日,吸引游客参与农耕文化体验,带动当地咸鸭蛋等土特产畅销。设立“直播助农示范村创客基地”,通过直播带货推广农特产品,传播侗族文化,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氛围。

  黄岗村依托千亩香禾糯种植基地和“稻鱼鸭”立体农业,开发稻田抓鱼、香禾糯采收等体验项目,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将香禾糯升级为畅销的特色商品,让全村香禾糯年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为种植户创造稳定收益。黄岗村还建成千亩茶叶基地,预计2026年投产,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

  厦蓉高速、贵广高铁开通后,拉近了黄岗与外界的距离。黄岗村至从江高铁站缩短至1小时左右,黄岗的游客可直达县城的客车或肇兴景区,搭上从江高铁。2024年全村旅游接待11.5万人次,综合经营收入达1000万元。

  黄岗村将深化“非遗+民宿+农业”模式,依托侗族大歌、禾仓民宿和香禾糯产业,建设国际化侗族文化体验目的地。继续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以禾仓民宿为支点,撬动文化、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留得住乡愁、带得动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为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杨富球  姚进忠)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