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交通频道  
世界级高桥上的“含科量”|贵州高桥横竖都是第一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3-11 14:23:54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谌晗 点击: 评论:0

  首创新型气动翼板结构;研发全时态智慧监测系统;研发“分层薄壁直墙连拱隧道”等创新技术;首创单次吊装215吨钢桁梁的智慧缆索系统……在“横竖都堪称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比壮美峡谷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大桥满满的“含科量”。

  “有些经验已被纳入国家桥梁技术标准,未来还将惠及‘一带一路’沿线类似工程。”这座屹立于“地球裂缝”上的世界级高桥,其价值远不止于跨越天堑。当人们惊叹于625米的垂直高度时,更应看见钢桁铁骨间涌动的创新力量,每一项突破背后,都是中国工程师对“不可能”的持续叩问。

  技术的突破,最终要回归人的需求。花江峡谷大桥的“含科量”,既体现在攻克千米级悬索桥抗风稳定性难题的硬实力,也蕴含于桥旅融合的巧思:作为贵州桥旅融合3.0版的标杆项目,大桥从设计建造就融入了旅游功能的旅游设施,大桥建成后,将成为集“桥梁观光+桥梁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桥旅融合综合体。

  有人说,桥梁是人类的目光,越开阔,越亲近秀丽山川。用自主创新突破资源约束,以生态智慧平衡人与自然,让技术标准承载人文温度,今天,横亘在125.8万座山头间的一座座贵州桥,成为黔贵儿女抬头可见的骄傲、埋头发展的底气。

  桥的价值,在通达,更在致远。六百多年前,一代游圣徐霞客穿越花江峡谷时慨叹“石壁嶙峋,攀援无径”;六百年后,建设者们以科技为斧,凿出穿云路,让桥梁技术与桥梁精神成为跨越国界的语言,也让不同文明在技术的对话中相互照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谌晗)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交通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