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热点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抗日老兵李宪珊的“家”与“国”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9-03 21:33:17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宋咏鸿 陈斯靖 点击: 评论:0

 从戎武工队

1943年,山东省金乡县。

一天,在自家院子里的井边玩耍时,李宪珊看到井里有黑呼呼的东西。他再细看,确认是枪托。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母亲。

“千万别说出去,千万别说出去。”母亲有些惊谎。

枪是母亲的秘密。

那一天,他发现了这个秘密,发现了母亲原来是抗日积极分子,知道枪是母亲为武工队掩藏的。

李宪珊心里从此萌生一个梦想:想拥有一支枪,参加抗日。

父亲早逝,哥哥外出谋生,一直没音讯,家里就剩李宪珊和母亲。哥哥几年没下落,李宪珊成了徐家唯一的血脉,母亲因此不赞成他抗日。

1944年秋,李宪珊瞒着母亲参加了武工队。这一去,母子二人20余年竟然没有联系……

长营养不良,14岁的李宪珊显得更矮,不比枪高多少。因为人太小太矮,他被转到后方当通讯兵。

“没喇叭,就用纸糊个大喇叭喊话。”提起武工队里的往事,李宪珊依然激动不已。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华民族终于把小鬼子赶出中国,李宪珊所在的抗日军团为此召开庆祝大会。

2.jpg 

抗日老兵李宪珊参加纳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周恩宇 摄)

离家廿余年

1965年夏,带着女儿,已在纳雍工作了3年的李宪珊返回山东省金乡县老家。他万万没想到,离家21年的他,在故乡人眼中已经“牺牲”了。

首先确认他牺牲的人是母亲,因为母亲已当了多年“烈属”!

走进熟悉的村子,他不敢立即回家,先找堂哥,让堂哥给母亲交个底,说他还在人世。

熬到了晚上,李宪珊才抱着熟睡的女儿去见21年未曾见面的母亲。

他一进门,苍老的母亲抑制不住儿子失而复得的激动,差点背过气去。 

“妈,我回来了,这是您的孙女。”见母亲差点背过气去,李宪珊赶紧将熟睡的女儿塞到母亲怀里。

缓过气来,母亲已然老泪纵横……

 

解甲终归田

1962年,李宪珊脱去戎装,转业到地方,分配到纳雍县水利局,任局长。

“当时,纳雍除了一个车站,几乎什么都没有成型,人户稀稀拉拉的,路一律是泥土路,一下雨就成‘水泥路’,从小河边到县政府,抽一支烟的工夫就走完了。”这是纳雍县城给李宪珊的第一印象。

在纳雍生活58年,李宪珊见证了纳雍的成长历程,见证了纳雍干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艰辛。“改革开放前,普遍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县委的人下乡调研,遇到一家人,就一个破沙锅,一床烂棉絮,全部家当不到5块钱。”李宪珊的印象太深刻,“改革开放特别是试验区建设以来,纳雍步入发展快车道,基础设施好了,交通四通八达。”

1930看年出生的李老,多年前已从纳雍县气象局解甲归田,四代同堂,乐享天伦。

1.jpg 

抗日老兵李宪珊参加纳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周恩宇 摄)

叶落难归根

孙女打开视频,住在纳雍县城的李宪珊就可与山东老家的族人通话,聊家常,问近况,慰乡愁。

在金乡县宗亲中,李宪珊是族里辈分最长、年龄最高的老人。尽管如今交通便捷了,不到一天就可从纳雍抵达山东金乡,但每年他都只能回去一趟。“我一个人去,坐车到贵阳,从贵阳飞到徐州,再打个车就到金乡。我不先打电话,就想给他们一个惊喜。”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李宪珊没回故乡,“发小只剩孙友章一个人了,挂念他,不知他是否和我一样依然健朗……”(记者 宋咏鸿  实习生 陈斯靖

责任编辑:刘天永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