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热点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0-30 19:14:25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李瑞权 点击: 评论:0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一) 喜好,从现代诗,转向格律诗

高中阶段,我虽然买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和 《宋词三百首》,但我更喜欢的还是现代诗歌。于是,我在图书馆的诗集里认识了郭沫若、何其芳、余光中,也买过汪国真、席慕容的诗集,也知道了北岛、非马、顾城等诗人。在那个网络没有普及的年代,去图书馆借书读、到书店购买诗集,是我接触诗歌的主要方式。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上了大学,我喜欢上了格律诗。对格律诗歌喜欢归喜欢,但从喜欢到要合规则地创作,还是需要一个学习过程的。通过图书馆的书籍,我知道了一些格律诗歌基础理论,但是真正创作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的诸多不足。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为了解决好理论和实践创作的差距,一有空,我就去跟陈国代老师交流,他是学校“碧野芳田诗社”的指导老师,在陈国代老师的指点下,我对格律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初学写近体诗,应该从遵守格律学起,就好比你打篮球时却用脚踢球(足球规则),这是不行的;真遇到佳句,再去考虑不以格律害意。

可惜的是,这样简单的道理,现在很多人不明白,他们反而总问,写格律诗歌为什么要遵守平仄?其实,他们应该是没有区分清楚一些概念——一只是写古体诗歌(古风),当然不用遵守格律规则,但如果你写的是近体诗(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就应该严格遵守格律,偶尔有佳句时再去突破格律。

(二)认识格律、尊重格律,再去突破格律

面对一些格律初学者,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有认识了格律,才会尊重格律,只有熟悉了格律,才可能真正意义上地去突破格律。我曾在一个诗词交流群里遇到一位文友,他发了很多首文字,在题目前标注七绝,其实,他写的根本不是七绝——不合七绝的格律,最多只是古风。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作品差到极点时,我是不爱发言的,见他有这么高的创作热情,我看完后对他说了一段话:“你有必要继续学习,如果你写了100首只有自认为是“七绝”、却根本不合格律的文字,那不是因为你故意为之,而是你根本不了解格律、格律基础不过关所致。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也许合格律的不一定是好诗歌;真正的好诗歌,也不一定要合格律,但是你能做到,写的作品意境都好到不合格律的程度吗?如果不能做到,你写的近体诗没意境、也不合格律,是绝对不行的。香菱学诗的那段论述,不应该成为我们不遵守格律的理由。”这样的观点,我不止一次表达,有的人接受,有的依旧不以为然。

大学期间,在创作的一些作品发表在学生社团的刊物上,也有作品入选南平市诗词楹联学会组稿、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当代闽北诗联荟萃》一书。在大二那年,我把散文、格律诗歌和现代诗歌整理成册并打印出来与朋友分享,取名《樵川鸿影》,我请老校长陈家生教授、系主任郭萌老师为我的《樵川鸿影》写了寄语,还请中文系的书法专业副教授徐良夫老师为我题写了书名。因为一些不成熟的文字就这样去麻烦自己的老师,现在想想,这样的举动真是有些疯狂,而这是不是也从侧面透露出我对文学创作的痴迷呢?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当年的诗歌,有《咏竹》:

竹鞭地下错交藏,翠叶风中上淡妆。

巧匠俯身精刻画,深山走出现风光。

这首写的是毛竹,是我身边熟悉的事物,我觉得,只有写自己熟悉的才容易观察入微、表达得清晰细致,二、四句里“风”字出现了两次,如果是现在写,这样非修饰、非强调性的字,是会考虑避免重复出现的。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我也写过梅花《咏梅》:

疏影横斜吐暗香,一枝独立傲风霜。

莫言旷野无知己,曾有林逋为举觞。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我还写了《项羽》:

挥鞭策马图宏远,自刎乌江帝梦空。

欲取江东颜面故,徒留后辈叹枭雄。

(三)以诗,传达内心情感

大学毕业,我又离开家乡、远离父母到了外地工作,乡愁,是我作品里表达的主要题材。

我一直相信,诗歌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它可以是我们精神上的寄托。带着这样的想法,当我第一次要到外地工作时,我在《赴建瓯》里记下了那刻情景:

乡山作别泪才收,路转峰回至建瓯。

电话接通千里外,平安一语解亲忧。

在外不能跟家人在一起团聚时,我写下了《中秋节有寄》:

独在他乡泪聚眉,恰逢飞镜正圆时。

建瓯邵武隔千里,月色偏如一首诗。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当秋天到来,又会勾起我想家的情怀,望着山,我想到山那一边的家乡、父母和朋友,于是《望北有寄》应景而成:

斜飞雁字催秋老,寂寞沙洲泊小船。

一道夕阳铺碧水,引人望北泪潸然。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随着年底越来越近,我写下了《远寄故乡两首》:

(一)

入梦乡音熟,思亲凉夜长。

梅枝凝白雪,羡雁早回乡。

(二)

乡山离万里,梦醒却心慌。

不觉年关到,临行苦夜长。

在这些文字里,我把意象连在一起,通过文字传达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我相信,只有真挚的情感先感染自己,才可能感染读者,哪怕我用的字词朴实无华。

有时看见很多作者写的作品词很华丽,可是读完,想表达什么,却读不出来,这样情况的出现,必然是忽略了诗歌的本质应该是情感的真实,而不是词的华丽——我觉得,词只是表达、传递情感的载体,情感不是靠华丽的词堆积出来的。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四)唯有坚持,方能抵消岁月悠长

当年刚知道平仄和格律格式时,我很喜欢写,也很喜欢接龙,也喜欢打油。

现在回头想想,这到底是格律初学者的一个历程,还是格律诗歌的弊病——我不敢妄下结论,也许把这理解为一种锻炼和成长过程更能够为读者所接受。

越学格律我越加发现,都不知道怎么下笔,有时几天甚至几个月都改不了一首作品,这到底是自己的要求高了,还是自己词穷了?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越加发现格律的精深,我越是觉得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于是,我把七绝、五绝当成自己创作的主要方向——人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能够写好七绝、五绝恐怕也难以做到。在逐渐的学习中,不觉得三年五载、八年十年已经过去。这更让我明白,格律诗歌的学习急不得,懒惰不得,需要的是坚持。

从2001年正式学近体诗开始,我用了12年的时间才对七绝有了些跟以前不一样的认识;到2012年我才开始学写五律、七律,这速度,我自己都觉得很慢,但是我有自己的认识和计划:我写作品,只为记录自己的经历和状态,不为发表。

这样的想法,是我学习诗歌的初衷,让我能够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心态去学习、去思考。写着写着,我积累下了近700首作品,其中有的质量确实一般,但是正是这样的积累和逐渐的进步,让我在格律诗歌的创作路上坚持了下来。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其实,坚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我借书学习、上网站学习,进QQ群和微信群学习。不停的学习和交流,让我认识了很多的朋友:他们有的对我的作品表示认可,有的对我的创作态度表示钦佩,有的对我的坚持表示震撼。

学习格律诗歌创作,不觉有20个年头,个人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偶有作品上过《诗刊》《诗国》等刊物。其实,不论我的作品质量如何、发表与否,那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这些年的创作中,我最享受的,是体验创作过程给我带来的快乐。!

 

我是江湖,一个写诗写文的人,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诗文。(李瑞权)

我与诗歌之(二) 我与格律诗
责任编辑:刘涵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