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行业观察  
沐阳黔行洒星光,点亮梦想育桃香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8-08 15:14:24 来源: 作者: 点击: 评论: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政策。2024年7月20日至8月4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龙山书院“沐阳偕行,照梦扶桑”小分队赴遵义沙滩文化小学,开展暑期夏令营助学三下乡活动,通过在实践中研习遵义红色精神,助力“大思政课”走进乡村,传播文化知识,扩宽学生视野,从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勇做时代弄潮儿。

       步步红军行,淬淬革命情——红色研学赋能“大思政课”

       遵义,一座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城市,以其不朽的革命精神矗立于黔北高原之上。为瞻仰红色圣地,追溯历史记忆,传承革命薪火,团队依次前往了红军山和遵义会议会址。

       “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沐阳小分队启程红军山,与当地党员进行了一次心灵对话。“我们的下一辈很难体会到为了信仰而浴血奋战的精神,带他们来这里是希望能让他们理解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也希望让他们将革命的精神传承下去”,当被问到为什么带着孩子来时,他们是这样说的。诚然,这些先烈的故事,不仅是革命精神的生动传承,也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红军山采访照片。吴桐 供图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历史的学习不仅存在于书本里,更存在于实践中。为此,沐阳小分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以志愿之名,走进了这片红色沃土,走入了历史中的伟大转折。在遵义会议会址,他们不仅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在实践和服务中深刻体会到了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

       红色研学活动是“沐阳偕行,照梦扶桑”小分队团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一课,是“暑期夏令营”三下乡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助力“大思政课”走进乡村走进沙滩的重要一步。本次活动,坚定了全体成员的信仰,锤炼了全体成员的意志,让每个人在历史中悟思想、在实践中务实事,为下乡之路开启新篇章。

       漫漫黔乡路,拳拳育人心——“大思政”视角下的以德育人、以美育人、以体育人

       7月19日,经过长达半年的准备工作后,龙山书院“沐阳偕行,照梦扶桑”小分队终于携梦而来,抵达黔乡,开展“暑期夏令营”教学活动。这一刻,他们真正走出学校的“象牙塔”,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投身实践的“大熔炉”。立德树人,品行天下。从儒家礼仪到大学之道,从手工实践到劳动体育……团队层层筛选、精心设置的多样课程,不仅体现出队员们饱含的拳拳育人之心,更体现出沐阳小分队对“大思政课”下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

       以德育人,树立人格。孔儒礼教、大学之道,老师以古圣先贤的智慧,点亮学生品德的金石,让道德之光闪耀于灵魂。

图为团队成员教授课程照片。杨欧诗雅 供图

       以美育人,滋润心灵。奶油胶、扭扭棒、扎染……手工课里的缤纷色彩,如同艺术的调色板,唤醒学生心中的审美之花,让美的气息在指尖绽放。

图为手工课照片。杨欧诗雅 供图

       以体育人,强健体魄。学生们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在体育馆中跃动青春。查拳课,每一次挥拳都如晨露滋润着青春的田野;啦啦操,每一次跳动都成为心灵的飞跃。在体育课程思政的熏陶下,学生磨砺出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塑造出强健的体魄,以增智健体助力着立德立志。

图为团队成员开设啦啦操课堂照片。杨欧诗雅 供图

       铸魂立德,美育润德,健身蕴德。“沐阳偕行,照梦扶桑”小分队坚持精致德育的理念,兼顾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人格修养、文化素养,致力让“大思政课”走进乡村,走进沙滩,走进学生的心灵。

       臻臻绘梦影,熠熠沐阳辉——沐阳精神长存,青春之花永绽

       臻臻梦影,这是一个故事。本次“暑期夏令营”活动,给团队的每一个人留下了一本珍藏日记,一段独家记忆。这段经历是沐阳小分队时光织锦中的璀璨篇章,是每个成员灵魂深处的共鸣回响。

图为团队成员在遵义会议会址合影。杨欧诗雅 供图

       熠熠光辉,这是一次学习。走进遵义,根植红色基因。探访红军山坚定了全体成员不畏艰险、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志愿遵义会址培养了全体成员勇于担当、追求进取的思想意识。走进“大思政课”,实践感悟青春。团队以小朋友为对象,通过多彩的课堂传授知识、立德树人,让思想品德教育走进沙滩村。由大学生到教师,每个成员都在社会大课堂中磨砺意志品德,体悟志愿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伴随他们,激励着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让青春之花在新时代的照耀下永远绽放。

       通讯员 安文炫 时丹丹 李冰燕 吴桐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行业观察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