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安顺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安顺频道  
西秀区旧州镇:3万余亩水稻大田移栽全面铺开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25 19:47:26 来源: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作者:吴学思 点击: 评论:0

  好雨润沃土,农事催人忙。随着水稻插秧期的到来,西秀区旧州镇组织群众抢抓节令耕田插秧,推动3万多亩水稻大田移栽全面铺开,为今年全镇水稻丰产增收开好局。

  近日,走进旧州镇乡间田野,雨后的稻田蓄水充盈,农户们忙碌在田间,耕田、施肥、取苗、搬运、插秧,邢江河、茶坡河沿岸,一个个耕种的身影、一块块映着蓝天的水田与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共同织成了一幅幅壮美的田园农耕图。

  “我们从4月底就动工移栽秧苗了,现在已经栽下去100多亩,大部分是通过插秧机移栽。”在秧田边上,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大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东郭双生一边招呼工人拔取秧苗,一边告诉记者:“今天还要接着栽,部分田里的水比较满,实行人工移栽。白天不下雨的话,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栽完。”

  在一块宽阔的水田中,插秧机正穿梭作业,将秧苗整齐地植入水田中,很快,水田就像穿上了一件绿衣,生机盎然。“一台插秧机每天可以完成插秧20多亩,省时省力,种田效率大大提升,插秧质量也显著提高,水稻丰产也有了保障。”郭双生面带笑容道。

  郭双生说,合作社今年要种植优质水稻350多亩,水田大都分布在河边,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有利于水稻生产和机械化耕种。“目前,合作社有6台拖拉机、2台播种机、2条育秧生产线、2台收割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茶坡河边,机器声隆隆,是邢江村村民石兴益家的水田正在翻耕中。只见农机手驾驶大型耕田机来来回回,不一会儿,水田就耕好了。

  “这块田有一亩半,用这台大机子耕,20分钟就耕好了,要是我自己用小旋耕机,3个小时才弄得好。”石兴益乐呵呵道,加上流转新增的水田,今年他家要种30亩水稻,目前,在机器翻耕的帮助下,已经耕好10多亩田,并且种下了秧苗。

  在该镇猛龙村龙潭组,趁着水源充足,村民范永全忙着用小型旋耕机翻耕水田,其妻子和小姨子正在秧田中拔取秧苗,准备送到其它田块移栽。“今天要把3亩田的秧苗移栽下去,我把这块田整好就和她们一起去栽。”范永全停下手中的小“铁牛”,然后大声道。

  近年来,旧州镇立足坝区水土资源优势,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统筹抓好水稻种植产业土地供给、品种选育、技术指导、配套优化、政策扶持等要素服务保障,不断提高水稻生产能力,筑牢粮食安全基石,守好群众“米袋子”。

  “今年,全镇计划种植水稻3万多亩。水稻大田移栽现在已全面铺开,预计6月初可完成移栽工作。”该镇农服中心主任伍宗元介绍,旧州镇积极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支持农户提升机械化生产能力,为种粮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目前,全镇农机保有量逐年增加,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70%以上。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学思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贵州文化网-安顺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