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头条 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头条  
拥抱金融活水 谱写创新篇章 证券业人士纵论高质量发展动能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12-26 16:18:04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胡雨 周璐璐 点击: 评论:0

 W020221226256287882781.jpg

  中国证券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蔡国兆为“2022中国证券公司金牛奖”获得者颁奖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2月24日,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主题的2022中国证券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2中国证券业金牛奖颁奖典礼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与会人士认为,在“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总基调下,受益于证券公司等机构的金融活水滋润,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稳”字当头下,成长、消费等领域的投资机会凸显。

  金牛闪耀彰显行业标杆

  在12月24日揭晓的“2022中国证券业金牛奖”奖项中,共有31家证券公司、14家证券研究所、171个证券研究团队、18家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人、173只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获奖。

  其中,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国银河证券、海通证券10家证券公司荣获“金牛证券公司”奖,这些券商在持续合规状况、风险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三个维度年度综合评价排名居行业前十。

  本年度评选还新增“证券公司服务科创企业上市前10强”奖项,获得该奖项的证券公司分别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安信证券、东兴证券、国元证券、中金公司。这些证券公司本年度在服务科创企业上市、引导资金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方面成绩显著。

  从证券公司业务专项奖看,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金公司等6家证券公司获得“金牛财富管理团队”奖项;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等6家证券公司获得“金牛投资银行团队”奖项;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10家证券公司获得“证券公司金融科技奖”。这些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金融科技方面具备较强综合实力。

  2022年是资管新规元年,“2022中国证券业金牛奖”分设的“2022中国证券公司集合资管计划金牛奖”中,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安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兴证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天风(上海)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斩获“2022年度金牛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人”奖项。

  为服务实体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证券行业而言,2022年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

  据中国证券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蔡国兆介绍,本届论坛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谱写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桥头堡’,证券业为服务实体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中国证券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在支持社会直接融资、科技创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进展。”

  就证券业自身而言,文化建设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中国证券业协会向论坛致贺信表示,从2019年开始,协会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打造“证券公司高管谈高质量发展与文化建设”品牌专栏,共邀请109位证券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分享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建设的真知灼见与创新实践,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经验交流,广泛宣传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的共识。

  金融活水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望2023年的宏观经济前景与资本市场表现,与会人士认为,在证券公司等机构的金融活水滋润下,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金融业是经济发展一盘棋的先手棋。”中共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周舟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经济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对于沈阳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尤为需要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组成员、经济学家张军扩看来,2023年中国经济将“谨慎乐观”,既有有利因素,也面临不少困难。综合判断,与2022年相比,发展环境会有比较明显改善,增长水平也会有明显提升。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当前整体经济政策还是强调“稳”字当头:“中国经济依然会延续高质量发展,将提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简单求量;传统产业既要升级,也要承担起稳定经济的支撑力。”

  陈雳认为,2023年市场投资主线有两个核心点:一是传统经济需要保民生、保稳定性,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新经济而言,2023年可以关注成长和复苏方向,具体看好信息产业、医药创新产业、高端制造产业以及数字经济产业等。对于消费领域,陈雳认为,当前越来越多的政策导向旨在刺激消费,春节临近或出现一波小的消费高潮;对于2023年全年而言,平台经济以及基于民生的消费会格外重要,可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金融头条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