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贵州安龙县德卧镇挖掘“赶毛杉树”歌节乡村非遗特色文化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4-10 12:24:54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吴古昌 点击: 评论:0

  2025年3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安龙县德卧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的这一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挖掘生态独特旅游资源,在发展中传承、保护、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联动运作模式,挖掘特色民族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歌节+非遗”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生态德卧、康养德卧、文化德卧”乡村旅游文化品牌。

  德卧镇毛杉树村布依群众向客人献红鸡蛋

  4月6日至8日,德卧镇以“党建领航促发展,多姿多彩毛杉树”为主题的三月三第八届“赶毛杉树”歌节暨非遗文化文艺汇演系列活动在该镇毛杉树村杉树林广场如期举行。来自广西、云南及周边县市和乡镇各民族群众相聚在毛杉树村,身着民族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共同欢庆“毛杉树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文化“盛宴”,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歌节”打造民族民间文化。“毛杉树歌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逢农历三月初三以后的第一个“蛇场天”,德卧镇都在毛杉树村如期举行三月三“毛杉树歌节”布依族传统文艺活动。节日期间,附近的青年男女盛装打扮,相互邀约赶来此地对歌找朋友,用原生态的歌声和舞蹈等方式来庆贺节日。主要内容有祭奠寨神、青年男女对歌“浪哨”、文娱活动。整个活动共三天,第一天是“蛇场天”,大家一起吃五色糯米饭来祝贺节日;第二天是“马场天”,天一亮人们就赶到毛杉树进行各种传统的文娱活动,傍晚男女青年对歌,通过对歌寻找理想的侣伴;第三天是“羊场天”,远方的客人要上路,客人向主人道别,互相祝愿。

  德卧镇德卧村八光布依群众表演的布依舞蹈《丰收的喜悦》

  4月6日,由德卧镇盘龙社区文艺演出队表演的鼓舞《中国龙》文艺节目汇演拉开了德卧镇三月三第八届“赶毛杉树”歌节的序幕。

  德卧镇通过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喜闻乐见的方式,编排节目有山歌对唱、舞蹈、太极拳、快板、小品、器乐、八音等民族民间文化节目,节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乡村”的原则,精心推选布依族舞蹈《丰收的喜悦》、舞蹈《山河美》等76个文艺节目轮番上演,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打造德卧民族民间文化,构建和谐村寨建设,把民族风情和乡村文化搬上舞台,以文艺演出体现群众文化,表现民族情怀,用文化服务活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增加文艺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大力营造出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反映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和时代魅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布依群众身着民族节日盛装在毛杉树村杉树林里对歌

  为大力弘扬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德卧镇以文化惠民为切入点,倡导文化振兴,以这次歌节民族文化展示为契机,立足传统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秉乘共同建设“加油之城•美美安龙”发展的东风,大造声势,做大做优“文化+”、“+旅游”文章,快速推动文化大繁荣,旅游大发展,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毛杉树歌节”在一代代的日常生活中承载起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需要新火相传、代代守护,需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耕读乡土文化软实力,创造性打造原汁原味生态文化产业,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承非遗文化振兴。

  “文化+小吃”打造美食文化。德卧镇以举办三月三“赶毛杉树”歌节系列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布依族传统美食之彩、美食文化之彩,充分展示地方特色小吃旳文化独特魅力。

  德卧镇坡告村群众朱仕碧销售的红鸡蛋

  三月三“赶毛杉树”歌节布依特色美食有打糍粑、红鸡蛋、花糯米饭、布依素剪粉、乡村布依狗肉、凉剪粉、粽粑等都是德卧的特色小吃,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民族相聚吃上布依美食表示对节日的庆祝。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德卧镇立足于本土特色餐饮业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外来游客由单纯的“看山看水”向“寻乡愁品美食”的民情文化体验游变身,全力打造有“乡愁味道”的美食文化,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

  2017年6月29日,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暨金州“三碗粉”美食节之“品安龙剪粉·听安龙故事·赏十里荷花”安龙剪粉节在安龙举行,这给安龙县的村民发展凉剪粉带来勃勃生机。这时,中国饭店协会授予安龙县“中国剪粉之乡”荣誉称号。

  德卧镇毛杉树村杉树林组群众王会向游客盛装剪粉

  安龙县餐饮行业依托“中国剪粉之乡”这一平台,秉承传统制作手工艺,推动地方美食向产业化经营,带动更多人做大做强剪粉产业,走出安龙、走出贵州,打响“中国剪粉之乡”这块名片,让外来游客在“赶毛杉树”歌节中吃上安龙凉剪粉,味道鲜美爽口,是舌尖上的美食,让安龙剪粉飘香四方。

  承载着丰厚文化底蕴、充满舌尖的诱惑,让安龙“乡愁味道”源远流长,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来“赶毛杉树”歌节,有回头客、也有新顾客、有当地的、也有外省的,人气很旺,络绎不绝的顾客来品尝地方特色美食,让美食在“毛杉树歌节”中飘香四方,为美食文化增添欢乐与温馨的氛围。

  “文化+非遗”传承非物质文化。2005年12月,“毛杉树歌节”被贵州省人民政府选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以挖掘和保护,传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民族文化,成为旅游文化的一大亮点。

  三月三“毛杉树歌节”,起源于古代英雄人物传说故事,在南盘江边有一布依族村寨,寨子里有一叫杉郎的后生,邻寨有一姑娘叫树妹,两人在劳动中相识,在劳动中相爱。正当他们要成亲之际,山上的魔狼抢走了树妹。杉郎大战魔狼,终于救出了树妹。但是魔狼变成了许许多多的“蚂炸”(蝗虫)来糟踏庄稼。树妹为保护庄稼,一连唱了二十七天的歌,害虫随着歌声消失了。但树妹累病了,在三月初三“蛇场天”离开人间。第三天杉郎也因悲伤去世了。不久在杉郎和树妹的坟上长出了杉树。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人民便举行歌会纪念他们。

  布依族群众在毛杉树村杉树林里表演的《八音坐唱》

  在历史的衍进中,现毛杉树村布依族人民已把二位英雄供为寨神,每年举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从农历三月初三后第一个蛇场天开始,历时三天,但祭祀活动已经不是大家关注的主要内容,而到田坝“赶毛杉树”对歌才是远近闻名的,即已演变成布依族传统的音乐民俗节日,白天举行山歌比赛,舞龙狮,民间体育竞技等娱乐活动,以此表达两位为民除害的民族英雄的怀念和敬仰。直至傍晚,人群才渐渐散尽。

  黔西南州各县、广西壮族地区、云南东部等各族人民都知晓毛杉树歌节是青年人对歌恋爱的节日,而且熟知其对歌歌调,每年到歌节时,各地青年男女都各自相互邀约地赶来此地对歌找朋友,波及面约达16804平方公里。

  广西隆林县者保群众表演旳舞蹈《黑山姑娘唱山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毛杉树村修建了祭祀堂,黔西南州民族宗教局和安龙县政府拨款建起了对歌台,并组织群众编排节目,参加节日文娱活动,传承了千百年的“毛杉树”歌节成为当地各族群众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歌舞盛会。

  自改革开放后,民族民间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许多民间传统优秀文化相继在舞台上登台亮相,三月三“毛杉树歌节”在这大好的政策下逐步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并不断发展和进步,成为各民族紧密团结、共同繁荣、稳步发展的历史文化舞台。

  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的经济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腾飞,外界强势文化的侵入,使大批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谈恋爱找对象、对山歌的男女青年渐渐少了。

  安龙西龙桥文艺队表演旳《苗家儿女心向党》

  德卧镇政府距毛杉树村只有一公多里,东距安龙县城23公里,西距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兴义市37公里,南以美丽的南盘江为界,与广西隆林县隔江相望,北行15公里即到324国道线。一年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虽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但是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山间盆地——坝子。山小、多石少土、不连绵,山上杂草树木丛生。村民依山或路旁聚族而居,杉木古槐成荫,寨中泉水甘甜,雨水丰盈,沟溪阡陌纵横,土地肥沃,盛产水稻,素有高原“鱼米之乡”之称。

  德卧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探索“文化+农业,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的新思路,大力挖掘“毛杉树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挖掘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产业,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毛杉树”文旅新品牌,推动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吴古昌)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