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绣针绘就致富路 匠心传承侗文化 ——陆启艳以非遗技艺书写乡村振兴新篇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5-16 23:20:56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姚进忠 点击: 评论:0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刺绣坊里,43岁的陆启艳手持绣针,穿梭于五彩丝线间,她的指尖,不仅绣出了侗族靛染刺绣技艺的绚烂,更织就了一方百姓的幸福生活。这位从代课教师转身成为非遗传承人的“绣娘”,正以独特的方式,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陆启艳出生于刺绣世家,自幼在母亲和祖母的熏陶下,对刺绣产生了浓厚兴趣。14岁时,她已熟练掌握侗族制作靛膏、靛染、刺绣等技艺。2004年从黎平民族师范幼师专业毕业后,她在肇兴小学代课期间重拾刺绣,制作侗布、花带等旅游产品。然而,因缺乏包装和品牌意识,产品附加值低,收入微薄,这促使她开始思考传统技艺的转型之路。

  2014年,面对传统刺绣工艺市场萎缩的困境,陆启艳毅然辞去教师工作,投身刺绣行业。她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刺绣,创新12种刺绣方法,研发出兼具传统工艺与现代风格的刺绣产品。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广受青睐,不仅拓宽了市场渠道,还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声名鹊起后,陆启艳没有独享成功的果实,而是主动承担起培养新一代绣娘的责任。她重拾“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在黎平多个贫困村及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开展40多期免费技能培训,培训3000余人次,让1000多名侗寨妇女掌握靛染刺绣技艺,实现增收致富。培训中,她针对学员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并实施灵活的分工制度,提高绣娘学习效率和产品品质。

陆启艳手把手教授绣工刺绣 

  在推动技艺传承的同时,陆启艳积极探索“非遗 + 扶贫”的发展模式。她主推“培训人员、加入公司、回收产品”的经营模式,采取“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运作方式,解决绣娘产品销售难题,让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她的带动下,黎平多个村寨3000余人加入刺绣坊,刺绣坊签约绣娘、染娘、织娘众多,每年解决大量就业,帮助1000多户贫困家庭稳定增收,刺绣也成为当地妇女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如今,在陆启艳的带领下,彦婷刺绣坊从地摊经济发展为订单经济,成长为集刺绣工间、文创体验为一体的企业。绣娘们成功申报多项专利,产品远销海内外,年销售额达230万余元。陆启艳也从普通绣娘成长为南北侗寨刺绣行业有影响力的复合型大师。2025年“五一”期间,陆启艳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

  从守护传统技艺的初心,到带动乡亲致富的担当,陆启艳用绣针彩线,在侗寨大地上绣出了一条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重焕光彩的生动写照,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姚进忠)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