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在黔东南州的油茶领域里,活跃着一位“人才管家”的身影。她就是黎平县霞宇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娟,凭借对油茶产业的深厚情怀和对人才工作的独到见解,近日被中共黔东南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全州优秀人才工作者。从搭建合作平台到培育产业工匠,她用人才“活水”浇灌出油茶产业的繁茂枝叶,铺就了一条企业发展与农民致富并行的新路。
搭平台聚智力,让人才“有舞台”
“人才是产业腾飞的翅膀,平台则是翅膀的支点。”这是李小娟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深知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作用,借助东西部协作的东风,与佛山大学共建“黔东南州霞宇油茶产业研究院”,一支由11人组成的“智囊团”应运而生——佛山大学的教授、黎平林业部门的技术员、一线生产能手齐聚一堂,从油茶种植到产品研发,从工艺升级到市场拓展,全方位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为让高校智力与县域产业精准对接,她推动企业与佛山大学共建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油茶林里学技术、在生产线上练本领,实现“教室连着车间、论文写在田间”。这种“产学研”联动模式,不仅为企业注入了创新活力,更让本土人才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建机制育人才,让成长“有路径”
“培养人才不能靠‘放养’,得有系统规划。”李小娟主导建立了一套“育、用、留”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三年来,她组织员工参加油茶种植技术、加工工艺、市场营销等培训300多人次,从“土专家”到“新农人”,从车间工人到管理骨干,每个人都有量身定制的成长路线图。
为让优秀人才“留得住、干得欢”,她设立了“科技创新奖”“突出贡献奖”等激励机制,搭配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更用心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如今,企业35人的团队中,8名来自佛山大学、天津农学院的专业人才在此扎根,昔日的小作坊已蜕变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还成功入选深圳标准促进会“圳品”品牌。
兴产业富百姓,让成果“能共享”
在李小娟看来,人才工作的终极目标是让产业惠及更多人。担任黔东南州油茶协会会长期间,她牵头组织12场产业交流活动,带动行业人才抱团发展,推动企业拿下3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黔金果”山茶油、“金贵”菜籽油等系列产品畅销市场。
她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罗里乡、水口镇的12个合作社里,3200多户农民跟着技术骨干学种植、享分红,2019年以来累计分红达108万余元。樟溪村的69户脱贫户通过土地入股参与油茶基地建设,户均年增收约1万元;八舟村的低产林改造项目,让40户人家的腰包鼓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会种地”变成“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产业工人,在自家门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从一片油茶林到一个产业链,从几名创业者到一群专业人才,李小娟用人才工作的“巧劲”激活了产业发展的“后劲”。如今,漫山的油茶树不仅结出了饱满的果实,更结出了人才成长的硕果、乡村振兴的甜果——这或许就是对“优秀人才工作者”最生动的注解。
(姚进忠)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