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黎平县雷洞乡:“鹅鸣”声声 唱响致富歌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7-19 22:46:56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万桥禄 姚进忠 点击: 评论:0

  黎平县雷洞乡:“鹅鸣”声声唱响致富歌

  ——从“怕养”到“乐养”黎平县雷洞乡花鹅蹚出共富路

  盛夏傍晚,黎平县雷洞乡的农户鹅舍前热闹非凡。忙碌一天的花鹅排队回笼,扑棱翅膀的欢叫声此起彼伏,养殖户们清点数量、添食喂料,这充满生机的场景,正是当地养鹅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500只鹅,每只能领30元补贴,光补贴就15000元,加上出栏收入,今年日子肯定更红火!”,上半年已出栏100多只花鹅,平均每只价格150元左右,收入1万多元,算起增收账,岑显村养殖户吴大哥笑意写满脸庞。这份底气,源于2025年雷洞乡落地的中央第一批衔接资金到户奖补养鹅项目——30万元资金惠及100余户农户,支持养殖1万羽鹅,让政策红利直接装进群众口袋。

  起初,不少农户像美样村的龙大哥一样心里打鼓:“怕没技术养不好,更怕投入打水漂。”为解开群众心结,乡里组建鹅产业发展专班,联合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分片包村,挨家挨户“面对面”宣讲,把奖补政策讲透彻、算明白,帮大家理清“养殖账”,打消顾虑。

  “不仅要让群众愿意养,更要让他们敢养、会养、能养好。”乡里针对养殖技术难题,建立“技术培训常态化、疫病防控网格化”保障机制,定期邀请畜牧专家进村入户,围绕鹅苗选种、饲料配比、疾病防治等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培训班6期,发放养殖手册600余份,让村民从“门外汉”蜕变成“养鹅能手”。

  政策激励与技术护航下,养鹅产业从“零星试点”迈向“集群发展”。各村因地制宜探索特色路径:培福村利用山坡资源发展生态养殖,鹅肉紧实鲜美;塘婢村推行“稻鹅共生”,鹅群觅食除草,实现“一田双收”;美样村探索“鹅粪还田”,形成“养殖+种植”循环体系,提升综合效益。

  为破解销路难题,让养殖户吃上定心丸,雷洞乡通过政企合作搭建稳定销售网,与大型餐饮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长期供货关系,打消了养殖户“养得好却卖不出去、赚不到钱”的顾虑。​

  如今,雷洞乡鹅存栏量达1万羽,出栏量突破0.5万羽,30万元奖补资金全部发放到位。从雏鹅破壳到鼓起群众“钱袋子”,小小花鹅让“鹅鸣”奏响致富曲,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

  (万桥禄  姚进忠)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