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晨雾中的黎平油茶基地,农户老吴望着枝头饱满的青果笑意盈盈:“再过几月,这些‘土疙瘩’就要在深圳变身高端茶油,端上大城市的餐桌了!”这背后,是黎平县以生态资本为钥,打开产业升级之门的生动实践。
坐拥46万亩油茶林、全省最大香禾糯种植区,黎平的绿水青山正加速变为金山银山。环境友好型企业在此密集扎根:茶叶种植承接大湾区高端订单,带动15万人增产增收;佛山海天集团等企业入驻油茶产业,通过冷榨工艺升级和“圳品”认证,让茶油溢价300%;侗乡米业精深加工香禾糯,产品附加值翻倍。
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打破“断链困境”。以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为锚点,黎平靶向引进头部企业,带动93家油茶加工及配套企业集群发展,年产茶油0.57万吨,衍生出茶麸、日化用品等产业链,2024年综合年产值超12亿元,粗放型产业赛道成功转向高附加值领域。
借东西部协作东风,黎平从大湾区的“生态供给地”升级为“共生伙伴”,协作模式从“单向输血”变为“共生造血”。不拼规模拼价值,这座“中国茶油之乡”正剑指珠三角、长三角制油产业集群。
如今,山间的郁郁葱葱成了幸福密码,满载硕果的货车驶向远方。老吴们眼中的笃定,正是生态红利变现的最好证明——当“绿水青山”真正可触可感,侗乡大地正书写着资源变资本、生态变财富的新篇章。
(姚进忠 杨琦)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